正文

第四章 我们该借钱吗?(8)

应该读点经济学2:以经济学的观点看世界 作者:常青


可不幸的是,第二年琼斯的苹果园又遭遇了飓风,同样颗粒无收。这次,他和农场主史密斯先生又达成了和上次一样的协议:琼斯继续用苹果欠条交换史密斯的橙子。这样,琼斯就得到了史密斯更多的橙子,而史密斯也就收到了琼斯更多的苹果欠条。

坏天气连续不断,结果琼斯的苹果园屡遭破坏,一直颗粒无收,可这时,琼斯突然发现自己即使不劳动也能够衣食无忧了。琼斯先生突发奇想,他打算将自己的苹果园改建成高尔夫球场,这样一来,他不仅可以享用史密斯先生提供的橙子,而且还可以整天打高尔夫球。

相反,农场主史密斯则一直在忙于经营他的果园,从没有机会到琼斯先生的高尔夫球场打球,事实上,由于长期以来一直收到琼斯的欠条,他甚至忘记了最初接受这些欠条的原因,而那些欠条便成了他唯一的财富。

那么,这个故事的结局究竟如何呢?我为大家写几个可能的结局吧。

结局一:苹果欠条变成废纸,琼斯先生就像冰岛那样可怜地倒下。

原本琼斯先生经营着不错的高尔夫球场,可谁想到天不遂人愿,一场罕见的危机袭击了琼斯所在的小镇。镇上有钱人纷纷节省开支,没有人愿意光顾高尔夫球场了,于是琼斯先生不得不面临破产的危机,他不仅要偿还高尔夫球场的经费,还要偿还史密斯先生的“苹果欠条”。

事实上,刚刚在金融危机中倒下的冰岛就是典型的例子。冰岛曾经是全球人均收入最高的国家之一,在金融海啸前是金融自由化的“模范生”。小小的一个海岛国家可以如斯繁荣,实在令人羡慕。但在金融海啸下,小小的冰岛首当其冲,成为全球第一个破产的国家。那么,到底是什么原因呢?

冰岛的股票市场主要由银行业组成,而其中八成为外国所持有。银行业的总资产是冰岛国内生产总值的八倍,因此冰岛的经济比较倚重其他国家的发展,而不是主要靠冰岛本身。

冰岛传统的捕鱼业在1980年时占国内生产总值的16%,到2006年捕鱼业的GDP份额则减至6%,相反,金融、保险及房地产占GDP的比重则从1980年的17%升至26%。可见冰岛金融业在短短几十年间发展速度惊人。

冰岛金融业正是通过“杠杆”形式,在国际市场获得大量融资,同时购入快速增长的国外银行、航空、制药等企业股份,短期内获取大量利润,银行业利润来源大量向国际市场倾斜。凡事都有两面,如此高的杠杆率使得金融海啸前,冰岛三大银行的外债是国内生产总值140亿欧罗的六倍,以冰岛人口32万计算,每个冰岛人平均要负担近27万欧罗的债务。

冰岛工农业基础薄弱,经济失衡的尖锐矛盾终于随着金融海啸全面暴露出来。一方面国际融资陷入困境,另一方面,冰岛并未加入欧盟,于是最终在2009年10月6日上演了悲情一幕,冰岛总理哈尔德通过电视讲话,对全体国民发出警报:“同胞们,这是一个真真切切的危险。在最糟的情况下,冰岛的国民经济将和银行一同卷进漩涡,结果会是国家的破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