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六:东京,现在(2)

洗劫东京 作者:(美)本·梅斯里茨


“我听说过你很多事情,”他说,算是在向我问候吧,“马尔科姆说你会让我们所有在日本的美国人声名狼藉。”

说完他诡笑起来,下巴上的软肉随着笑的动作不住打晃。我不禁在想马尔科姆到底告诉了他多少东西。当然布朗森知道我来东京是为写本书做调研,而且他知道书和他们这些在世界的另一边安家的美国人有关系。这些美国人大部分都是常春藤名校,或是同一级别学校的毕业生,都是年轻男性,个个雄心勃勃。他们这些人就是一个奇妙的写作主题,一个在我所知的大众文学作品中从未出现过的主题。不过我怀疑布朗森是否知道我真正要讲的故事。说太多的内部消息会让马尔科姆面临危险——在职业方面,甚至于可能在人身方面。

“我会尽我所能,”我边说边在椅子上伸展开身体,“至少我会让人们知道你们过的是怎样的生活。”

我来东京已经三天了,已经开始了解侨居日本的基本情况。下飞机的时候我刚刚领取完行李就在机场广播里听到了自己的名字,是用英文说的,让我去接机区。出机场之后有两个年轻人来接我,两人都是刚从哈佛毕业,现在在马尔科姆的对冲基金工作。他们把我领上了一部黑色的加长豪华轿车,并且告诉我这部车是马尔科姆自己的,从洛杉矶空运过来的。车子没有直接把我送到宾馆,而是先到了离东京市区20分钟车程的一个体育场。为了弄清这到底是怎么回事,我仔细观察着体育场前门口聚集的庞大人群,这里至少有上千名日本青少年,身上的说唱乐装扮似乎更应该出现在纽约闹市区。随后我被告知这里有一场演唱会,是美国说唱乐手艾米纳姆的,我们有前排座位票和后台通行证,而这些都是马尔科姆一个客户的礼赠。

演唱会结束的时候,我已经被会场的巨响震得半聋了。不过我交上了很多朋友,他们几乎一点英语都不会说,只能哼出几句莫名其妙的街头说唱词句。我被灌了不少酒,也就无法推拒周围人友好的热情,于是收下了不少名片,其中有投资银行客户和各种金融界名流。他们要么认识马尔科姆,要么听说过他,再不就是希望被介绍给他。至此我已经整整24个小时没睡了,吃了很多我完全不可能认出来的奇怪食物,花了别人一笔数额巨大的钱,但是仍然不知道要到哪里去睡觉。三天之后我还处在困倦、酒精和血糖低下带来的昏沉状态之中,我的身体则在拼命适应这样一个似乎能混淆人们所有感官的地方。

“那么就让我来正式欢迎你来到东京吧!”布朗森边说边示意附近一个女侍者过来。这时舞台上的乐队正投入地演绎着一段带着浓重萨克斯韵味的旋律,诡异的铜管调子渐渐升高。“你很幸运,因为你找到了我。我简直就是外国交易员的代表人物——如果真要有这么一个代表的话。”

我不禁微微一笑,因为马尔科姆正是这样描述他的。布朗森现在34岁,已经在东京生活了将近12年。他是一个交易员,在世界上最大的投资公司之一设立在东京的分部工作。他是这一行冉冉升起的一颗新星,每年能挣二到五百万美元。马尔科姆把他引见给我有多重原因。首先他出生在波士顿——我的家乡,后来上了哈佛。此外他和我年纪相同,而且和我有差不多的童年记忆——在预备学校就读,受上层中产阶级道德观念和追求的熏陶等等。但是毕业以后,他做出的决定引导着他环绕地球去追寻一种另类生活。先是伦敦,然后是迪拜,再是大阪,最后到东京。

他用看来还不错的日语给我点了饮料,接着跟我说:“你需要了解的最主要的东西是,不管我们在这里生活了多长时间,我们始终是外来者。我们所有人都是他妈的外来者。我们这个外国人群体不过是一个自给自足的小团体,和真实的世界没有一点儿关系。我们过的并不是真正的生活。不像我们在故土,在美国的生活。”

我看着布朗森,看着他放松的神态和不整的衬衫。他一点儿不像我在纽约见过的投资银行职员,或是波士顿随处可见的商业学院学生。他释放出的是一种异类的能量,既不是华尔街同行们那种像紧绷的弹簧一样的感觉,也不是商院学生那种生硬的自信,而是某种更狂野不羁的东西。他的眼睛和邪邪的微笑让我想起了马尔科姆。

“当然还是有些人适应了这里的生活,不是吗?我是说,有些人在东京度过了他们生命的大部分时间。”

布朗森笑了起来,随即举起他的酒杯。

“他们是我们当中最自欺欺人的人了。这些人学到了地道的日语,睡的是日式睡垫,每餐饭都吃面条和米饭。他们娶日本女人,并且穿着和服睡觉。他们装得好像自己属于这里,但是他们正是最大的笑话。因为对于日本人而言,不管这些人日语说得多好或是穿得多么地道,他们始终只是老外,就像我们剩下的人一样。他们追逐的是得不到的东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