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我们因何陷入如此困境(3)

必要的革命: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创建与实践 作者:(美)彼得·圣吉


煤的储量相对较大,已探明煤储量按照目前的开采速度还可以持续50~100年。但煤的问题也很多。煤是美国最大的空气污染源,煤燃烧还大量排出水银等有毒物质,而煤每单位能量(BTU)所产生的二氧化碳是天然气的两倍。煤支撑了美国电力供应的54%,满足了澳大利亚电力需求的80%,也满足了中国不断增长的电力需求的80%。

可再生资源

淡水质量。全球1/5以上的人口没有可靠的洁净饮用水源,许多人处于经常性脱水状态。河、湖和地表水等天然水源的质量持续下降。我们用水总量中约2/3是农业用水,而化肥和农药则是水的最大污染源。

地表土壤。过去50年,过度生产造成了超过10亿公顷(相当于25亿英亩)耕作层土壤的破坏,这个面积是印度和中国两个国家的国土面积的总和。

渔业资源。全球70%的鱼类处于经常性的被过度捕捞状态。多种鱼类已濒临灭绝,如不采取断然行动,便无法恢复。这不仅影响消费者,捕捞业自身也会受到打击。当沿海地区经济受到破坏,随之而来的失业将向内陆蔓延,失业人口将加入全球数以百万计的、不受人欢迎的流动失业大军。

森林资源。全球森林的1/3已经在过去50年里消失。森林的消失,特别是热带雨林的消失,影响了众多社区的生活和物种的生存,降低了大气对二氧化碳这种造成气候变化的最主要的温室气体的吸收速度。

资源的持续减少和废弃物排放的不断增加可以用来解读众多的经济问题,也折射出了环境与社会的一系列失衡状况,同时进一步表明:如果没有重大变革,这些问题还将继续恶化。

第一种失衡与自然的再生能力有关。人类赖以生存的条件是自然的持续资源再生能力和提供“生态服务”的能力。自然为我们的生存提供了洁净的水、可呼吸的空气、肥沃的土壤、花粉的传播和稳定的气候条件。从经济学的角度加以审视,自然的“生态服务”要么是没有“替代品”,要么就是成本极高,基本无法用其他方法生产。17根据联合国的《千年生态评估报告》,从森林到草原再到湿地,全球提供这些服务的各类生态系统中的1/3已经处于“显著衰退”状态,还有1/3则处于“濒危”状态。从1990年至今,全球已经失去了50%的湿地。全球500条主要河流中的50%不是受到严重污染,就是下游地区逐渐干涸。过去20年,海洋的酸化(主要是由于吸收了燃烧化石燃料时产生的二氧化碳)已经造成了全球20%珊瑚礁的死亡,另有20%也处于濒危状态。这些珊瑚礁中的相当一部分是海洋生物的重要产卵区,也保护着海岸区域不受潮水引发的涝灾的困扰。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