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章 我们因何陷入如此困境(6)

必要的革命:可持续发展型社会的创建与实践 作者:(美)彼得·圣吉


怎样解读“因果环”图

在本书中,读者会遇到类似图2.1的“因果环”图。“因果环”用来描述一段时间内导致模式变化(或者模式不变化)的相互作用和力量。比如:在“转移负担”的模式下,“达到严格环保标准的压力”这个问题的症状,可以用两种方式应对。一种是短期的“治标”的方式,像雇用院外活动团队;另一种是根本性的解决方式,像开发“环境友好”的产品,或者是主动与政府协作改善环境立法。设想这两种方式是相互竞争、对立的。如果“治标”的方法奏效,达到严格的环保标准的压力就会逐渐消失,采用根本性的解决方式的需求也会下降。但是,这又会导致新的影响力。如果忽视根本性的解决方法,原先问题(“达到严格环保标准的压力”)症状最终还会回来。因为没有真正在应对背后的环保问题上做什么,压力还是会再次逐渐上升。如果当这些压力又需要解决的时候,这家公司还是倾向于采用“治标”的办法应对(由于根本性的解决办法并没有变得更容易,公司也更习惯与院外活动团队合作--这种情况是可能的),那就会引出更多的院外活动。由于这个过程,影响力随着时间逐渐加强,解决问题的“负担”就转移到了越来越依赖于院外活动团体。

看整体,观大局

环境和社会危机层出不穷、日复一日,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来说,无论从认识上还是感情上都感到应接不暇,难以应付。难怪一听到又有消息提到气候变化造成了恶性灾害、缺水以及有毒废弃物,许多人干脆选择“关机”。看来,我们需要对付的第一个问题也很简单:我们如何才能把所有这类的坏消息都接收进来,却又不破坏我们的“神经电路”?

“系统思考”一直是我们开展组织学习工作的核心观念之一。但是,“系统思考”这个术语看上去很是吓人,不容易懂,总像是哲学博士一类的知识分子做的工作。其实,“系统思考”不是把复杂的问题搞得更复杂,再去解决。“系统思考”只是要求我们“退后一步站”,看到问题背后的那些模式。这些模式一旦清晰呈现,其实反倒更贴近直觉,更容易把握。

落基山研究院(Rocky Mountain Institute, RMI)是一家开展能源与资源研究及咨询的机构。几年前,我们与那里的研究人员一起工作的时候,开发了一个简单的“系统图解”工具,帮助人们理解我们今天所处的局面。22这个“图解”的核心是6个基本概念。

如果你想给一个十岁的孩子解释清楚我们所处的困境,这个“图解”可以是个不错的开端。

1.工业系统,也就是我们制造、购买和使用的东西(从汽车到电视、从建筑到电厂),位于更大的自然系统之中。

2.自然这个更大的世界,既包括有生命的、可再生的资源,比如森林、农作物、渔业资源等,也包括其他那些从人类的时间角度衡量是不可再生的资源,比如石油和矿产资源。

3.可再生资源可以无限支撑人类的生存,只要我们的“收割”速度低于这些资源的再生速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