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节 分析总结――找到规律,独辟蹊径(2)

销售新人10大军规 作者:龙平


当其他企业大多从降低成本、降低自己商品的价格来达到增强竞争能力的目的时,奔驰公司则反其道而行,最终却大获成功。

奔驰公司的成功不能不给销售员以某种启示:办事不能老是按一般规则走,不能老老实实地机械地去办,要灵活,要创新。

墨守成规难成功,勇于创新才是了不起的人

有时候,仅仅是一个小的改变,就会给你带来很大的收益,关键是你有没有勇气去创新。

一个犹太人走进纽约的一家银行,来到贷款部,大模大样地坐了下来。

“请问先生有什么事情吗?”贷款部经理一边问,一边打量着来人的穿着:豪华的西服、高级皮鞋、昂贵的手表,还有领带夹子。

“我想借些钱。”

“好啊,你要借多少?”

“1美元。”

“只需要1美元?”

“不错,只借1美元。可以吗?”

“当然可以,只要有担保,再多点儿也无妨。”

“好吧,这些担保可以吗?”

犹太人说着,从豪华的皮包里取出一堆股票、国债等,放在经理的写字台上。

“总共50万美元,够了吧?”

“当然,当然!不过,你真的只要借1美元吗?”

“是的。”说着,犹太人接过了1美元。

“年息为6%。只要您付出6%的利息,一年后归还,我们就可以把这些股票还给你。”

“谢谢。”

犹太人说完,就准备离开银行。

一直在旁边冷眼观看的分行长,怎么也弄不明白,拥有50万美元的人,怎么会来银行借1美元?他慌慌张张地追上前去,对犹太人说:

“啊,这位先生……”

“有什么事情吗?”

“我实在弄不清楚,你拥有50万美元,为什么只借1美元呢?要是你想借30万、40万美元的话,我们也会很乐意的……”

“请不必为我操心。只是我来贵行之前,问过了几家金库,他们保险箱的租金都很昂贵。所以,我就准备在贵行寄存这些股票。租金实在太便宜了,一年只需花6美分。”

贵重物品的寄存按常理应放在金库的保险箱里,对许多人来说,这是唯一的选择。但犹太商人没有囿于常理,而是另辟蹊径,找到了让证券等锁进银行保险箱的办法。从可靠、保险的角度来看,两者确实是没有多大区别的,除了收费不同。

通常情况下,人们是为借款而抵押,总是希望以尽可能少的抵押争取尽可能多的借款。而银行为了保证贷款的安全或有利,从不肯让借款额接近抵押物的实际价值,所以,一般只有关于借款额上限的规定,其下限根本不用规定,因为这是借款者自己就会管好的问题。能够钻这个“空子”,转换思路思考问题,这就是犹太商人在思维方式上的“精明”,也使他办事时比别人多了一个成功的机会。

转换思路,是一种创新,而创新,不分事件的大小,只有养成“不断创新”的习惯,你才能始终走在别人前面。一个成功的销售员,总是在不断地创新、创新、再创新,完善、完善、再完善。

换个想法,便能换来一切

也许有的销售员会说:“努力突破创新是很不容易的,我又不是科学家,又能有什么创造呢?”其实,创新意识是我们每个人都有的,只是有的人有意识地加以运用,而有的人则任其消长。

一个美国女医生在非洲援助,她的丈夫林肯准备去看她。女医生在信中告诉丈夫,这里非常寂寞,大多数援助人员都忍受不了这里的生活,他们纷纷提前回国了。在信中,女医生还告诉丈夫林肯,这里除了一些当地土著人,就是荒芜的土地,除此再没有什么可看的了,没有交流、没有娱乐,该有的这里都没有,让林肯做好充分的准备。

林肯不信,他到了目的地后才发现,当地的生活环境,比他想象的还要糟糕。他和爱人生活在荒漠中的小屋里,又不会当地的土著语言,离开翻译便寸步难行。而翻译也只是在有病人时,才陪着病人出现,也就是说没有病人的时候也就没有翻译。

这里无人对话,没有事做。走出小屋,就是光秃秃的土地。晚上到处一片漆黑,没有路灯,只有满天的萤火虫和讨厌的蚊子。

林肯这时才相信,为什么那么多人都离开了这里,原来谁也受不了这种可怕的孤寂。好在林肯还是有准备的,他带了许多闲书供自己消磨时间。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