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病态的消费观(4)

美元的衰落 作者:(美)安迪森·维金


无坚不摧的美国信贷机器,也许是这个国家和其他国家在经济增长和财富创造方面有所不同的唯一原因。但具有讽刺意义的是,如果按照更客观的经济指标,中国已经在很多方面超越了美国。时至今日,中国也许是全球最成功的市场经济模式,这也许是21世纪最令人难以置信的神话。(本人最近参加了一次由雀巢公司主办的中国行活动,有一件事情让我感到非常幽默。在参观北京故宫的时候,我发现,在介绍皇妃就寝处的铭牌右下角,竟然有一个美国运通公司的标志。)

中国的经济增长并不是笑料,它完全是由资本驱动的。2006年,中国的资本性投资率已经接近GDP的43%,当年的GDP增长率达到10.7%,进入2007年第一季度,又增加至11.1%。但中国值得炫耀的还不仅仅只有投资率,按美国财政部提供的统计数字,居民储蓄率也达到52%。按照美国的标准看,这已经非常非常高了。

乐此不疲的吹泡人

民意调查结果显示,美国经济正在脱离贫血性的增长模式。经济学家们沾沾自喜地引用着那些证明经济加速增长的数据,以此来支持他们的预测:譬如,2007年第三季度的“真实GDP增长率”飙升至3.9%,科技性投资支出的2006年增长率到达9%;飞速提升的利润,迅速上涨的早期指标等,尤其是供应管理学会(Institute for Supply Management,ISM)针对制造业得到的调查结果,更是锦上添花。[5]

很多指标达到近20年的最高值。但是,我们能否因为这些观点备受吹捧,就不加选择地接受吗?当然不能,因为很多官方指标都不具有重复性,也就是说,它们并不能体现出可持续性的增长模式,最多也只能认为,这些结果是不确定的。比如说,在最令人振奋的2003年第三季度,经济增长的直接诱因是联邦税收减免以及低利率的刺激,导致住房抵押再贷款在短期内大幅增加而带来的暂时性作用。2007年第三季度,我们再次体验了同样的兴奋,GDP增长率达到3.9%。但这里面却隐藏着问题:GDP的增长来自高达3%的个人消费增长和商品出口增长――这也是1996年第四季度以来的最大涨幅。另一方面,住房价格狂跌不已,越来越多的抵押品丧失赎回权,进口加速增长,这就是美国人2007年的颂歌。

投资性支出的情况又如何呢?次级贷款恶化带来的抵押品赎回权丧失和信贷危机,已经让所谓的房地产投资严重扭曲。但真正值得关注的,还是非房地产投资――比如经营性工厂和设备投资,多年以来,这类投资始终停滞不前。这表明,商业性投资没有任何实质性增长。2006年,投资性支出的增长率只有2.7%,只有2005年的一半(5.6%),与2004年的9.7%相比,更是大打折扣。所占GDP的比例更是微乎其微,只有2.1%。

美国经济的所谓“改善”无非出自这样一个原因:自2001年以来,“复苏”期所发生的经济增长都可以归结为无穷无尽的资产泡沫和债务泡沫。按照经济分析家斯蒂芬.罗奇(Stephen Roach)的话,“联邦政府就是一个乐此不疲的吹泡人”――先是在股票市场上吹起泡沫,然后是债券泡沫;接下去,又有房地产泡沫、抵押再贷款泡沫。结果,居民的消费支出扶摇直上,远远超过他们的可支配收入。但是,我们必须认识到,这绝对不是真实的经济增长。

泡沫经济赖以存在的理论基础是,消费支出的持续上升最终必然会刺激投资支出。这无异于说,吃得过多最终必然会带来自律性的严格节食。但我们都知道,消费支出的上涨并没有带来预期效果。事实上,当消费借款开始下降的时候,消费支出的上涨必然会放缓。这只不过是一个时间问题。

从长期趋势上看,美元的价值将会继续走低。只要我们的支出增长速度继续超过投资和生产增长的速度,这种趋势就会一直延续下去。一旦国外投资者大幅削减对美国美元和国库券的投资,硬着陆必将成为不可避免的现实。我们的信用能力将会迅速萎缩枯竭。到了那个时候,一落千丈的,绝不仅仅是美元。私人资本的突然消失,还会给美国的债券和股票市场带来沉重打击。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