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章(7)

风语 作者:麦家


陈家鹄在老孙的连请带拉下,犹犹豫豫地上了车。

可以说好事成双,也可以说坏事成堆。老孙的车刚开走,又一辆黑色轿车接踵而至,停在几乎就是老孙刚才停车的地方。看车牌照,是美国大使馆的车子。车上下来的人叫萨根,是美国大使馆的机要员。他中等个头,四五十岁,戴眼镜,大胡子,但看长相又有点像东方人。他下车后,也像老孙一样,径直往陈家走去。

躲在对面不同房间里的小周和老钱,都从窗户里看见,萨根一边看着手上的地址,一边满怀欣喜地走过来,最后立在陈家门前,小心翼翼地敲门。

陈母闻声出来,见是外国人,一时发愣,问他:“请问你找谁?”

“夫人,你好。”萨根的中文说得不错,“请问这个地址是这儿吗?”

陈母看了地址,露出警觉,“是这儿,请问你要找谁?”

萨根说:“我找小泽惠子,我是他父亲的朋友。”

陈母哦一声,努力地挤出笑意,“请进,请进。”一边大声喊惠子出来接客。

昨天石永伟来访的事,让惠子多少觉察到母亲对他见外人有顾虑,所以刚才听到有客人来访,她知趣地准备去楼上回避一下,听到喊声又回头了。她没有马上认出萨根,倒是萨根一下认出她来,“惠子,不认识我了?你昨天给我打过电话的。”

惠子惊喜地冲上来,“哎哟,是萨根叔叔,您这么快就来了?”昨天陈家鹄陪她去邮局打电话,找的就是这位老外。

萨根掏出一封信,幽默地说:“是它要我快来的。”

惠子看着信封,“是我爸爸的信吗?”

萨根说:“是,令尊的信一个月前就来了,而你却姗姗来迟,一定是战火拖住了你们的后腿吧?要不你们应该早到家了。”

惠子说:“是的,我们在路上不是很顺利。”

萨根笑道:“真没想到,在这儿还能碰到你,用一句中国话说这就叫缘分啊,有缘千里来相会。”

惠子乐陶陶地给萨根拉来椅子请他坐,顺手把信塞进了自己的口袋里。

萨根指指她口袋,“哎,这是给我的信哦。”

惠子这才反应过来,不好意思地把信还给萨根。

萨根笑道:“我今天回去就给令尊拍电报,告诉他已经见到你了,也许要不了多久,你就会收到他的信。这封信嘛,还是物归原主。”说着,把信收了起来。

老孙领着陈家鹄走进渝字楼,过堂走梯,上了二楼。二楼左边是个饭馆,正是午间,热闹得很。右边是个喝茶的地方,相对要清静一些。陈家鹄亦步亦趋跟着老孙走进茶馆,老孙熟门熟路地带他走进一个小包间,迎面即见陆所长正在里面品茶阅报,优哉游哉的。

“陈先生好,冒昧打搅,请勿见怪。”陆所长起身相迎,彬彬有礼地请陈家鹄入室。

“您是 ”

“陆从骏。”

“他就是我们陆所长,”老孙介绍道,“刚才我已经给过你名片。”

“你就是陆所长,”陈家鹄背诵道,“中美皮革技术合作研究所陆从骏所长。”

“幸会,幸会。”陆所长热烈地握住了陈家鹄的手,“久仰,久仰。”

陈家鹄仿佛闻到一股异味,心里有种不祥之感,手握得非常僵硬,话也说得直通通的,“不知陆所长有何吩咐?”

“岂敢吩咐您?”陈所长笑声朗朗,“您是留洋归来的大博士,大名鼎鼎的大人物,我陆某区区一个所长,岂敢吩咐您。来,坐,坐下聊,我们边喝茶边聊。”陈家鹄坐了,估摸着对方的动机,说道:“陆所长这话我听着不知怎么的,总觉得话里有话,带刺带角的。我看,虽然初次见面,但咱们不必绕弯子,直说无妨,我洗耳恭听。”陈家鹄下的是猛药,准备速战速决。

陆所长不急,“还是先喝茶。”他辞退了服务生,亲自为陈家鹄斟茶,一边对老孙指指两边的包间,吩咐道,“去看看,有没有人,有人就请劳驾一下,我要跟陈先生说点小话,不便让外人听见。完了你就守在门口吧,这战争把人心都打坏了,还是小心为妙。”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