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六章(3)

风语 作者:麦家


杜先生上山,如晴天霹雳,一下子院子里的天都变了。

不一会儿,两辆车在两列哨兵的敬礼中驶入院内。前面的是警备车,车上有一挺重型机关枪,内有五个全副武装的人。车一停,他们即四散在院内,各司其职,一副训练有素的样子。后面的车尚未停稳,保镖即从车上跳下,左右四顾为杜先生打开车门,仿佛漫山遍野的树林里至少有东南西北四个杀手。

所长及时迎上去,“首座,您怎么来了?”

杜先生举目望着飘飘白云,“我想来就来,这一砖一瓦,一草一木都是我设计修建的,我来这里就像回家一样。”

“这地方是您选定的?”

“是啊,不好吗?”

“好,很好,秘而不宣,隐蔽安全,离神仙洞又不是太远。”五号院就在神仙洞。

杜先生看看两边的山,“关键是敌机来轰炸,这儿是个盲区,不信你上山去看看,两边都看不到的。”

山是凝固的浪花,亿万年前,重庆这地方一定是个波涛汹涌的风口浪尖。雾都之所以为雾都,是因为它首先是个山城,四面环山,山连着山,岭搭着岭,群山崇岭,吸风纳雨,故云雾肆虐。巴山以褶多著称,深山藏土匪,蜀道难,难于上青天。正是因为山多路险,天高地远,重庆才有幸成为陪都。大山既是天然屏障,又是养精蓄锐之地。但是现代战争又有所不同,鬼子的飞机,那一只只巨大的“铁蜻蜓”,凭空而来,腾云驾雾,翻山越岭,时不时轰鸣在巴山之上,盘旋在渝城之顶,扔下成吨的炸弹、传单,让城市颤抖,令人心惶惶。

作为五号院的人才基地,甚至也是备用的办公之所,安全是培训中心的不二选择。杜先生用“敌机盲区”来概括它地理的优势,使陆所长当天不辞辛苦登上了两边的山顶,得以满足好奇之心。

确实,这儿是山的一个胳肢窝,不论是登上左峰还是右巅,占地二十余亩的培训中心像变戏法一样,刚才还是历历在目,转眼间就消失无形了。正是由于杜先生精到的选择,培训中心成了森林中的一片树叶,人群中的人,寻找、发现它不但需要努力,还需要运气。

这是午后的事情,陆所长站在山巅,一边欣赏着山连山的波澜壮阔,一边回忆着杜先生在课堂上的精彩发言,心里头暗流涌动,是一种被热烈情绪鼓动的感觉,像远航的水手隐约看见了海岸线。

初创的培训中心一切都是简陋的,桌椅五花八门,讲台是一张不知从哪个庙里搬来的香案,黑板倒是新做的,漆黑发亮,但送上山时被坎坷的山路颠得裂开了缝。更寒碜的是,窗户的玻璃还没有装,形同虚设,挡不了风,阻不了雨。只有两样东西是郑重其事的,首先是人一个不少,学员、教员和行政人员,无一缺额;其次是大家的神情,肃穆,虔诚,热切,精气神十足,注意力极高。

当然,今天站在讲台上的人,像个传说一样神秘而又广为人知。

掌声经久不息,注目礼隆重不退。杜先生像面对千军万马,双手很有风范地举过头顶,往下压了压,示意大家安静、坐下。待大家坐定后,他才款款走上讲台,简短的开场白过后,朗朗开讲:

“我今天来给大家讲几点。第一,各位是我和陆所长千里寻宝寻来的,万里挑一挑来的。为何而来?为抗日救国而来。前线将士用枪、用炮、用生命、用血肉之躯打击日寇,你们不用枪,不用炮,一般情况下也不用身体和性命。用什么?知识,智慧,才华,天赋。他们在明处,我们在暗处,方式不一样,但内容是一样的,就是抗日救国!为党国效忠!为四万万同胞效命!所以,对党国忠诚 绝对忠诚,为此甘愿付出包括你们生命在内的一切,这是你们必须要有的一种精神。此精神即为你们之魂,之魄,之一切和一切的一切。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