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中国品牌的问题与困境(2)

品牌价值管理:中国品牌的困境与出路 作者:郭伟


四、缺乏品牌经营与品牌管理能力,导致品牌经营的高成本、低成效

目前许多中国企业的品牌管理能力非常薄弱,有的企业还处于无品牌管理战略、无品牌管理组织、无品牌管理制度、无品牌运营管理模式的四无状态。在品牌管理层面,有些企业缺乏有效的品牌管理组织和品牌管理制度,导致品牌管理职能缺失,品牌管理处于无序和盲目状态。有的企业虽然设置了市场或品牌管理部分部门,但没能建立系统科学的品牌发展战略和品牌运营模式。有的大型企业,内部品牌众多,品牌架构体系管理混乱,内耗严重,难以形成有效的品牌协同。

在品牌经营过程中,企业的品牌形象与品牌价值定位相脱节,难以形成鲜明有力的品牌个性形象。品牌形象成了一件衣服,随时可以换,别人也可以模仿,甚至直接拿去穿。企业的品牌传播策略时常发生摇摆,缺乏长期一致的品牌形象,难以向客户清晰传递企业的品牌价值。

缺失的品牌管理能力和盲目的品牌营销,也造成企业资源和资金的极大浪费。当前企业的品牌建设过于注重广告宣传、明星代言、终端促销。其实,差异化的品牌价值和品牌个性形象建设,以及与目标客户群体的互动沟通,会更有利于客户对企业品牌的价值认知和认同,更有利于降低品牌营销成本,更有利于促进企业的产品获得品牌溢价和销量增长。

五、缺乏高端品牌创建与经营能力,打造具有中国特色的高档品牌困难重重

中国企业在长期发展中虽然已经创造了不少知名品牌,但在很多时候还是低端产品的代名词,由于缺乏清晰的品牌定位、差异化的品牌竞争战略以及有效的品牌价值提升策略,难以有效提升品牌档次和品牌品质,难以创建强大的高端品牌,从而导致中国品牌在同国外高端品牌的竞争中始终处于劣势地位,难以获得客户认同和高品牌溢价。创建中国特色的高端品牌依然路途遥远,困难重重。

六、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缺乏有效协同

目前许多中国企业的文化建设与品牌建设在组织管理层面是脱节的,前者归人力资源部门或者行政部门管理,后者归市场部门管理。二者在经营层面也是脱节的,各说各话,各做各事,难以有效整合内在的价值基因,难以形成合力。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同根同源,在企业的理念层、制度层、行为层、物质层具有众多共同基因。企业的文化建设有助于企业提升组织能力,提升管理的效率和效能。企业的品牌建设有助于企业提升市场竞争力,以更好的企业形象和产品形象、更高的产品价值促进企业的价值创造和效益增长。内塑文化,外塑品牌,企业文化与企业品牌协同发展,这是企业持续发展的重要路径。

七、缺乏对真善美的长期坚守,缺乏社会责任感和持久发展的道德信仰

许多企业,在一定的发展时期内过于追求短期利润或规模扩张,以利润为导向,而不是以客户价值为导向创建品牌、经营品牌,导致出现虚假品牌广告、品牌过度营销与名不副实、品牌产品质量下降、品牌过度延伸及过度授权等问题,品牌面临重重危机,造成对很多客户的伤害。企业缺失了对真善美的追求,往往也脱离了以客户价值为核心的品牌本质,从而难以建立长久的高价值的品牌。这也是许多中国品牌存在小、弱、乱、慢、短问题的根本原因。

八、缺乏中国特色的品牌管理模式,盲目仿效与跟随西方品牌建设模式

西方企业的品牌管理模式是在数百年的品牌运营实践中积累起来的,有许多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地方。但是有几个地方需要注意:一,优秀的品牌是有根和魂的,每个国家的品牌都有鲜明的国家和地域特色;二,优秀的品牌都有文化基因,并植根于国家的人文地理、社会文化和民族个性思维中;三,优秀的品牌都与企业自身的资源和技术等能力优势有效契合,难以模仿和复制;四,优秀的品牌都是多年积淀形成的;五,进入中国的西方企业,大多经营多年,实力雄厚,品牌管理团队能力高,品牌经营能力强,品牌建设掌控的内外部资源多,投入大,品牌管理模式也稳健而系统。品牌建设是一个系统的工程,不是多数中国企业所能模仿和复制的。中国特色品牌建设理论、模式和方法的缺失,使得许多中国企业一味的学习和模仿西方企业的品牌建设模式,缺乏具有中国企业特色和资源优势的品牌建设模式。以己之短,竞人之长,既难以有效提升品牌价值,也难以建立基于核心能力的竞争优势,只能使中国企业与西方企业的品牌价值差距越拉越大。

中国品牌在发展和国际化的过程中,必须探索适合自身资源与能力的品牌发展模式。中国品牌的制胜之道和生命力,也正是在于鲜明有力的中国特色和本土资源优势。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