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深访:关键就是会提出好问题(3)

打破坚冰的深度访谈 作者:袁岳


在访谈中某些类型的问题是应该避免的。首先,在安排访谈之前,强烈建议仔细地浏览,无情地删减没有意义的问题。你可以试着挑战自己精简扼要地回答问题,如果自己不能在舒适自然的心情下诚实地回答问题,一定是提问的方式有不恰当的地方。当删减工作完成后,接着应该进行一个试访问,这需要一个相对漫长的过程以保证提出的问题都是“好问题”。

用探询(探测)题,而不用是非题

是非题有三类,一类是人们可以用yesorno来回答的问题;一类是人们可用简单的数字或者简单事实回答你的问题;还有一类可能是个潜隐的是非问题,即你前面的问法中提出一个带有诱导性的问题,所以人们只好表态了。这些都属于是非题。所有的是非题都能以简单句的方式提问,而这种问题得到的答案基本上是“是”或者“不是”,是与不是几乎不能提供任何信息。但是如果面对害羞、抗拒或是少言寡语的受访者,这就是一个较为轻松的方式。如果面对口若悬河的受访者,采用这种方式就算不会令他收口,也会适当地控制整个访谈的节奏。我们在询问受访对象的时候,应该是用how型问题来提问。其中一个最重要的技巧我们叫做拓展语境或者语景,就是要让访问对象能够把话打开,讲出更多的事实和故事来。如果我们得到的只是是或者不是的答案,得到的只是一些评论和意见,那就不是深访了。真正的深访中,我们需要的是故事story和场景context。因为深访的目的不仅仅是要知道别人的判断是什么,更重要的是要得到他们的判断依据,他们根据什么来得出这样的判断。当我们得到他们的判断依据时,我们会对这些依据资料进行一个研究人员自己的专业判断,这样就形成了我们真正的研究成果。因此我们说得到人们的判断,在定性研究的技术里面是没有什么多大价值的。有价值的是得到这个判断的依据,再把这个依据用我们的逻辑梳理出来,这就是我们的成果。

探询性问题,是指当访问人员希望进一步诠释已经问过的问题或进行更深层次的探索时常用的一种问题形式。事实上,由于探询性问题常常依赖于受访者如何回答引导性的问题,所以预先列出探询性问题也不是没有可能的。同时,如果访问人员高度敏感,探询性问题就显示出其作为收集资料的一手工具所特有的优点。访问人员应该在做访问的过程中不断地调整、改进,应该尝试认为受访者在这一方面有独到之处或是有值得挖掘之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