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钱不值钱的背后 通货膨胀(1)

每天学点经济学 作者:张立娟


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通货膨胀成了人们最热门的话题之一。“粮价涨了,油价涨了,猪肉价涨了,房价更是在涨 ”可以说是涨声一片。这让敏感的老百姓渐渐紧张起来,办公室、菜市场、洗手间、公交车、网络论坛 关于涨价的讨论随处可闻。那么,作为普通老百姓,我们该怎样认识通货膨胀呢?

通货膨胀,就是货币相对贬值的意思。说得通俗一点,就是指在短期内钱不值钱了,一定数额的钱不能再买那么多东西了。假如半年前,8元钱能买1斤猪肉,可是现在却需要13元才能买1斤猪肉。而且这种物价上涨,货币贬值的现象还比较普遍,也就是说,不光是猪肉涨价了,当你环顾四周,看到绝大部分商品的价格都上涨了,这就可以断定通货膨胀确实发生了。人们通常都不喜欢通货膨胀,因为辛辛苦苦赚来的钱变得不值钱了 尽管在通货膨胀时,人们往往赚得更多。

通货膨胀可以分成好几类,而且不同的通货膨胀对人们生活以及社会经济的影响也不相同。

1.温和的通货膨胀。这是一种使通货膨胀率基本保持在2%~3%,最多不超过5%,并且始终比较稳定的一种通货膨胀。人们一般认为,如果每年的物价上涨率在2.5%以下,不能认为是发生了通货膨胀。当物价上涨率达到2.5%时,叫做不知不觉的通货膨胀。

一些经济学家认为,在经济发展过程中,搞一点温和的通货膨胀可以刺激经济的增长。因为提高物价可以使厂商多得一点利润,以刺激厂商投资的积极性。同时,温和的通货膨胀不会引起社会太大的动乱。这种温和的通货膨胀能像润滑油一样刺激经济的发展,因此被称为“润滑油政策”。

2.快速的通货膨胀。这是一种不稳定的、迅速恶化的、加速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发生时,通货膨胀率较高(一般达到两位数以上),人们对货币的信心产生动摇,经济社会产生动荡,所以这是一种较危险的通货膨胀。

3.恶性的通货膨胀。恶性的通货膨胀也称为极度的通货膨胀、超速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一旦发生,通货膨胀率非常高(一般达到三位数以上),而且完全失去控制,其结果是导致社会物价持续飞速上涨,货币大幅度贬值,人们对货币彻底失去信心。这时整个社会金融体系处于一片混乱之中,正常的社会经济关系遭到破坏,最后容易导致社会崩溃,政府垮台。

这种通货膨胀在经济发展史上是很少见的,通常发生于战争或社会大动乱之后。例如在1923年的德国就发生过,当时第一次世界大战刚结束,德国的物价在一个月内上涨了2500%,一个马克的价值下降到仅及战前价值的一万亿分之一。还有津巴布韦,其2008年7月份的通货膨胀率高达231000000%。

4.隐蔽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又称为受抑制的(抑制型的)通货膨胀。这种通货膨胀是指社会经济中存在着通货膨胀的压力或潜在的价格上升危机,但由于政府实施了严格的价格管制政策,使通货膨胀并没有真正发生。但是,一旦政府解除或放松价格管制措施,经济社会就会发生通货膨胀,所以这种通货膨胀并不是不存在,而是一种隐蔽的通货膨胀。

通货膨胀的原因有很多种,也比较复杂,比如物价指数提高、经济过热、大宗商品交易价格上升、政治因素等。对于我们普通人来说,没有必要深究其产生的原因,关键是如何应对,以减少压力和损失。

从宏观上来讲,抑制通货膨胀我们普通老百姓无能为力,主要是依靠政府进行调控,出台相关的经济政策和措施,例如上调存贷款利率,提高金融机构的存款准备金率,实行从紧的货币政策,包括限价调控令、严禁哄抬商品价格等。从微观上来说,老百姓自身也可以采取一些措施,以应对通货膨胀。

首先,当然是努力工作,多多赚钱,减少开支,以减轻通货膨胀的压力。

其次,可以通过各种投资理财来抵消通货膨胀对财产的侵蚀。但需要针对不同程度的通货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