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7 儿童抽动症的防治

怎么养孩子不生病 作者: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中医医院


儿童抽动症与儿童多动症不同,是两种不同的疾病,但部分儿童抽动症与多动症并发。儿童抽动症多见于小男孩,起病在2~12岁之间,抽动是一种以不自主突发、快速、反复发生、无节律、方式固定的运动或喉咙发声为特征的综合征。与其他运动障碍不同,抽动是在运动功能正常的背景下发生的,且非持久地存在。多表现为眨眼、挤眼、耸鼻、努嘴、喉发声、动颈、腹部抽动、四肢抽动等,患者感到抽搐的发生是不可抗拒的,但可忍住一段时间。各种形式的抽搐,会因心理紧张而加重,感冒时也会加重,睡眠时明显减轻。当全神贯注于某种活动时,抽搐随之减少。其中以眼部抽动作为首发症状者占38%~59%。眨眼被认为是多发性抽动症最常见的首发症状。 发声性抽动作为多发性抽动症的首发症状占20% ~ 37%,通常由清嗓子、干咳、擤鼻、犬吠或尖叫等发声组成,秽语仅占1 4%~6% 。

需要引起注意的是,很多家长甚至有些医生会把孩子频繁地眨眼误认为结膜炎,对于孩子反复清嗓子、干咳常会误认为是慢性咽炎。以干咳、清嗓子作为首发症状者,应与呼吸系统疾病的咳嗽相鉴别。如果干咳在短时间内能够受意志控制而没有痛苦感,加上在应激情况下加剧,而在夜间睡眠时干咳消失,则要考虑这种干咳症状系多发性抽动症的发声性抽动表现。比如慢性咽炎若久治不愈,喉中出声,时时清利咽喉,持续半年或一年以上,反反复复,时好时坏;同时观察到病程中可能伴发头面部等部位的运动性抽动发生;类似的情况还有:患儿打嗝,有的声音洪亮、有的声音轻微,也是经久不愈,从脾胃的角度反复使用各种治法,疗效不佳。此时应该考虑为抽动的可能。

20世纪70年代以前,多发性抽动症被认为是一种终身疾病,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本病是一种与遗传有关的发育障碍性疾病,至青春期后有完全缓解的可能,预后相对良好。对大多数多发性抽动症病人来说,儿童时期起病往往是症状起伏波动,青少年时期症状达到顶峰状态,至青少年后期是抽动严重性稳定下来开始缓和的一个时期,于成年早期症状得到相当大的改善。

多发性抽动症的自然完全缓解率为5%~52%,但真正完全终生的缓解是极其少见的。虽然多发性抽动症的抽动症状可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渐减轻或自行缓解,但仍有不少病例症状迁延或停药后症状复发,亦有少数病例治疗后症状无明显改善,可持续至成年或终生。

多发性抽动症在国际上仍属疑难病,病因不明,与怀孕、生产过程,家庭环境等因素有关。西药治疗用药属于精神一类处方用药,即“红处方”用药,存在疗程长、副作用大(嗜睡、乏力等)的问题,家长难以让孩子长时间坚持服用,另外西药存在停药后症状反弹等现象。而中药治疗针对孩子的症状,辨证施治,可以明显缓解或控制病情。

在生活护理上,该病与对待儿童多动症有相似的要求,要多听一些轻音乐,少看恐怖、紧张的电视节目,家庭环境要宽松、和谐,家长不要当着孩子吵架、发怒。不要对孩子有太多的课业要求,让孩子多接触自然,多到户外去玩,另外,抽动症的孩子也要少看电视,尽量不玩电子游戏机,不玩电脑游戏,以免加重抽动症的症状。抽动症的儿童要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不吃膨化食品、含色素多的食品。尽量不吃辣味食品,少食羊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