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镜子恐惧症(4)

谜小说:异档案 作者:蔡骏


 

第三次见面仍是在张佳强的办公室。

我原以为他这么急着把我叫来,定是出了什么大事,但现场的氛围却让我有些意外,张佳强态度如常地接待了我。他介绍说,昨天和今天两天,他刚忙完了手头上的最后一项工作,正准备闲下来度这个年假。虽然他竭力想做出一副轻松的姿态,可不难看出,他这样做不过是为了掩盖将要对我谈及话题的重要性,因此,反倒适得其反,欲盖弥彰。

我知道他这样兜圈子的另一个目的,是在故意等我导入主题,于是顺水推舟,询问起他最近三天来的状况。

“这几天我一直在按你给我的指导,尽量将注意力从自己身上转移到工作上,情况有所好转。”他说道,表情严肃起来,“同时,我也在照你交给我的方法,努力从自身查找问题的深层根源……”

我耐着性子听他侃侃而谈。毫无疑问,他在撒谎,因为没人能在这么短的时间里,仅仅因两次咨询便产生如此“立竿见影”的效果。不过没关系,下面才是他真正要谈到的内容。

“……前天晚上,我忽然想起件事。这件事发生在一年前,最近老在我脑袋里挥之不去,我想,它或许对我后来的生活产生了一定影响。”

“你说的这件事确切发生在什么时间?”

我脑海中闪现出几天前,张佳强言犹未尽的情形。看来我当时的预感没错,他对我的确隐瞒了什么。

“去年的二月份吧。”

“那时你在度假。”我说。至少报纸上是这么写的。

“对,在云南。”

这时我才突然间意识到,为什么张佳强从一开始就希望我到他这里面谈,而不是主动上门咨询。原因并不是像他讲的那样,工作忙得脱不开身,是他有太多的顾忌,一些事情和想法,憋在心里没能说出,或他根本就没打算这么做。通过这几次的接触,我能感觉到他极为在意自己在谈话中所扮演的角色,希望自己从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仿佛也只有这样,他才能获得某种安全感。将谈话地点设在办公室,因为这是他平日里对下属发号施令的地方,潜意识里,会觉得比较踏实。

接下来,张佳强向我讲述了去年二月份,他在云南的一段传奇经历。我很快便被他的故事带入了进去。令我想不到的是,在对方之后长达两个多小时的讲述中,我竟几次忘记自己咨询师的身份,全身心地进入到他的叙述里,心情随故事情节的起伏跌宕而波澜不定。

这也本该是他三天前就和我谈及的内容,张佳强却有意拖延到了现在,背后的动机是什么我并不清楚,但我知道,通过这番陈述,我对他的镜子恐惧症该换个新的解析角度了。

为了本文叙述方便,下面我索性改变方式,省略掉我们谈话中的诸多细节,扼要地复述下张佳强当天所交代的内容。当然,转述过程中,我会对一些无关紧要的情节进行裁减,适当保留重点的部分。无论如何,尽量做到忠实对方的叙述,才是最关键的。

张佳强提到,去年的二月十四日——也就是情人节这天,他乘飞机飞往了云南的西双版纳度假。这次出行,本也是一次常规性出游,经过几个月的忙碌,紧张的生活节奏和冗杂的工作内容,使他身心不免都感到筋疲力竭,恰逢一年里难得的春节假期,他希望自己能在亚热带的阳光下,得到充分的休息和调整。为了确保此次出行绝对清静,不被外界所打扰,张佳强特意关了手机,选择一个人出门。这个习惯也已伴随他有些年头了。

这是他首次来到西双版纳,下了飞机才发现,来此度假的游人竟如此之多,完全超乎他的想象。从全国各地赶来的游客,男女老少熙熙攘攘,充斥在他所下榻的城市的各个街道、酒吧、餐馆等公共场所。因此,张佳强的闲情逸致难免大打折扣,受到了影响。事后证明,他的担心并不是多余的,不仅是市区,当地的各个景点,同样聚集了大量的外地游人。春节前的三天时间,他总共只去了两个地方,每一处都能见到喧嚣的人群,这使得张佳强心灰意懒,索性暂时放弃了之前拟定的游玩计划,决定在城里多停留几天,等这股正处在峰期的旅游潮退去了再说。

就这样,张佳强在宾馆里将自己关了一个礼拜。平时没事上上网,或看看书,一日三餐到楼下解决。

头一天,他多少还是有点不适应,心总也静不下来。可到了第二天下午,慢慢的,他已能够逐渐融入到这种新生活中。一个星期后,更是如鱼得水,彻底适应了这种深居简出的日子,享受着一个普通人所能享受的所有乐趣。在这个陌生的地方,再也没有繁忙的工作,没有烦人的交际应酬,他不但可以随心所欲地玩到很晚,第二天也能无忧无虑地一觉睡到自然醒。加上这里的气候宜人,阳光充沛,张佳强渐渐也将旅游的事忘在了脑后,只盼望这样安逸的生活能一直持续下去。

这样美好的日子过了一个星期, 到了2月25日,这天早上,他下楼用早餐时,发现大厅里空空荡荡,一夜间顾客大幅锐减。他当时也没放在心上,吃完饭回房间继续玩他的网络游戏。下午去附近的超市采购日用品时,同样发现街上外地人的身影也大幅减少,张佳强才意识到,自己在酒店里不知不觉已住了有段时间了,外地游客度完他们的春节假日,已纷纷离开了这座城市。采购完毕,返回酒店的路上,张佳强不由再次想到出游的打算,一路摇摆不定,拿不准主意,不过,这个犹豫等他回到酒店后便突然解决了,这里舒适的一切似乎都在召唤他留下来。于是,张佳强在酒店里又小住了三天。

三天后,2月28日,一个叫王涛的年轻人的到来改变了他的生活。

初次和王涛见面,是在楼下吃午餐的时候。当时张佳强刚结束用餐,正欲起身结账,前厅大门处一位身穿防水迷彩服,脚下蹬一双胶底旅游鞋,背个帆布背包的年轻人推门后步入酒店大厅。他径直来到酒店服务台,卸下身上的负重,和年轻的值班小姐讲着什么。来人的这身打扮与餐厅气氛格格不入,自然吸引了不少人的目光。从张佳强的位置刚好能目睹对方步入酒店的全过程,从来人的装束上可一目了然,这位到这里来定是参加野外活动的。这使得一向酷爱探险运动的张佳强心头一动。他在这里养精蓄锐已有十多天,精力体力都得到了充分的恢复,一想到探险,心情便格外激动。年轻人的到来,使得张佳强首次有了一种想出去走走的冲动。

生活中我们时常听到或见到有那么一群人,他们有着各种不同的称谓,探险家、背包客、驴友,等等等等。他们的特点是对探险活动充满兴趣,不惜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参与到一项在我们常人看来,并不会带来任何实际好处的活动中,而且活动本身也充满了艰辛和危险。对此,张佳强的解释是,虽然每一次的冒险活动对探险人员而言,在心理生理上都是一系列的巨大考验,但也正是通过这些考验,一个人才能不断地从中认识自我并超越自我,发掘出自身的潜力,培养出一个更为强大的自己,日后,也可以将这种强者的心态带到生活和工作中。当然,这是从功利的角度来理解探险的诱人之处,实际上,作为一名纯粹的探险迷,这项活动本身的引人之处远不止此,对热爱探险的人们而言,享受探险的整个过程,以及探险成功后所带来的莫大喜悦,是其他的任何事物都无法比拟的,也是最为重要的部分。

自从在饭厅里见到这位年轻人,张佳强便心猿意马、蠢蠢欲动,被点燃了久埋心头的不安分的欲望。尤其巧合的是,不久后他还发现,年轻人不但在这所酒店里安顿下来,两人的房间也只有一墙之隔,成了邻居。这更加拉近了彼此的距离。晚饭时,餐厅里零零散散没多少人,张佳强找机会,主动上前和对方搭讪,时间不长,共同的兴趣爱好便使双方聊得热火起来。谈话进行到后来,在谈及到各自过往的探险履历时,两人甚至发现,他们还在不同时间造访过几处相同的地点,这尤其令双方有一种他乡遇知音的亲切感。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