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而不倒(二)(12)

大而不倒 作者:(美)索尔金


长期担任巴菲特助理的德比尔 ·波萨涅克( Debbie Wasniak)告诉巴菲特,富尔德的电话已经打进来了,巴菲特放下他的樱桃味健怡可乐,拿起了听筒。

“沃伦,我是迪克。你好吗?我的首席财务官埃琳 ·卡伦和我在一起。 ”

“你好。”巴菲特用他那令人信赖而友善的语气问候道。

“我想你已经知道了,我们希望筹集一些资金。我们的股价被压低了,这是个大好时机,市场并不了解我们的真实情况。”富尔德准备开始推销了。他说雷曼正在寻找 30亿至 50亿美元的投资。谈了一阵后,巴菲特很快提议:自己有兴趣投资红利为 9%的雷曼优先股和 40美元行权价的认股权证。而雷曼股票在周五时的收盘价为 美元。

美国内布拉斯加州奥马哈市的先知所给出的报价很苛刻, 9%的红利相当昂贵。举例来看,假如巴菲特进行一笔 40亿美元的投资,那他一年就会获得 亿美元利息,不过这是利用巴菲特的声誉所要付出的代价。巴菲特说,雷曼答应这些条件后,他还要做些尽职调查,之后才会做出最终决定。他对富尔德说“我得看看数据,然后再回复你”,随后便挂了电话。

在奥马哈,巴菲特正在考虑是否再次把钱投向投资银行。 1991年,当所罗门兄弟处在崩溃边缘时,他出手援助了这家历史悠久的纽约投行,但很快他就意识到自己无法接受华尔街的文化。如果这一次他帮助雷曼,那么全世界的眼光都会盯着他,他非常清楚,到那时受损的将不仅仅是他的金钱,还有他的声誉。

虽然巴菲特做交易时经常运用衍生产品工具进行对冲,但他却相当鄙视交易员。在巴菲特看来,尽管颇为丰厚的薪水让交易员们变得很富有,但他们既没有多少才智也没有创造出多少价值。他清楚地记得,所罗门兄弟有一次发放了 9亿美元的奖金,他对此深感不安。而更令他震惊的是,公司主席约翰 ·古弗兰(John Gutfreund)把公司管理得混乱不堪,却要求拿到 3500万美元后才走人。“他们拿了钱就跑,”有一次他曾这样说,“其实是雇员创造了公司的一切。投资银行家没赚什么钱,却觉得自己是社会的上层人士。他们恨交易员,因为交易员赚到了钱并因此有了影响力。 ”

巴菲特决定当晚待在办公室里仔细研究雷曼 2007年年报。正当他一边看着年报,一边又打开一罐樱桃味健怡可乐时,电话铃响了,是亨利 ·保尔森打来的。

保尔森寒暄了几句,听起来这只是个普通的问候电话,但其实他很清楚自己此时正游走在监管者和交易撮合人这两种身份之间。他很快就把话题引到雷曼面临的问题上。他说:“如果你能出手,光是你的名字就会给市场带来极大信心。”他很小心地挑选着措辞,同时委婉地表示自己不会为雷曼提供担保。其实多年前巴菲特就听说过,作为高盛的最高执行官,保尔森拒绝与那些他认为投资或账目方面过于激进的公司进行交易。

多年的友谊使巴菲特很熟悉保尔森的行事准则,他是值得信赖的人,如果他真的迫切地想做什么事,他就会直截了当地说出来。巴菲特知道保尔森现在还不是很迫切,于是两人表示将继续保持联系就互道晚安了。

巴菲特又开始研读雷曼年报。每当他对某个具体数字或项目有疑问时,他就会在报告的封页上记下相应的页码。还不到一个小时,报告的封页上就写满了他随手记下的页码。这是个非常危险的信号,因为巴菲特有一个简单的原则:即使每个问题都能有答案,他也不能把钱投到一个让他产生这么多疑问的公司。年报读完了,他也做好了决定:不投资。

周六早上,富尔德给巴菲特打了电话。富尔德和卡伦以为巴菲特要求的 9%红利和“高出 40”的认股权证,意思是认股权证的执行价格比当前股价高出 40%。然而,巴菲特认为他已经明确表示过,认股权证的执行价格必须是每股 40美元,比现在的价格仅高两美元左右。一时间,他们一个接一个不停地讲,这场面如同是艾博特( Abboot)和科斯蒂洛( Costello)在表演“谁在一垒?” 很明显,他们在沟通上出了问题。巴菲特觉得,就这样算了吧。谈话就这么结束了。

富尔德在纽约的办公室里恼怒不已,他告诉卡伦,巴菲特的出价高得离谱,他们应该向其他投资者寻求融资。

周一上午,富尔德以的利率及 32%的转股溢价从一家已持有雷曼股份的大型投资基金公司那里筹集到 40亿美元的可转换优先股。对雷曼来说,与巴菲特的报价相比,这笔交易要划算些,不过这笔交易却无法像巴菲特的投资那样激发市场信心。

当天上午晚些时候,富尔德打电话告诉巴菲特,融资已取得成功。巴菲特表示祝贺,不过暗暗怀疑富尔德可能是利用了他的名声才促成融资的。

从周末开始,媒体就一直在大肆报道一条在巴菲特看来非常重要的关于雷曼的消息,但富尔德在电话里却只字未提,巴菲特也不好意思主动去问。这个消息是“因被欺诈,雷曼遭受了 亿美元的损失”,雷曼被日本丸红银行( Marubeni Bank)的两名员工利用伪造的证件和资料诈骗了亿美元。

巴菲特回想起他在所罗门兄弟公司的往事,当时该公司卷入了一场数额巨大的国债投标拍卖丑闻,但约翰 ·古弗兰和所罗门兄弟公司的法律团队却刻意向他隐瞒了这一消息,而正是那场丑闻最后差点把公司拖垮。

真不能再相信这种人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