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凶铃(1)

犯罪一线 作者:(美)迈克尔·康奈利


劳德代尔凶杀案

一周的时间都花在与这个城市的凶杀案作战的前线,

伤害和倦怠占据了上风。

《南佛罗里达太阳-哨兵报》

一九八七年十月二十五日

整整四天没有人见到过沃尔特·穆迪或听到他的消息了,大家心想事情不妙。他负责管理的南安德鲁斯大道公寓楼的租客们说,自周四起穆迪就没应过门。他父母打电话来也没人接。而且周六他没去做开货车的兼差,也没有打电话跟老板请假。

这太不像沃尔特的做派了,大家都这样说。

现在的时间是六月二十日下午一点四十分。各方面对穆迪的担心终于促使劳德代尔警察局的两位警官带着锁匠上门来看个究竟。门口聚拢了一小群围观的租客。

这栋三层高的住宅楼有着西班牙城堡式的风格:白墙,红色筒形砖做成的房顶,圆形塔楼,塔楼对着街角的地方开着小拱窗。这是幢马蹄形的房子,中心的院子里有个精心打理的花园,一棵大树长到屋顶那么高,遮盖了整个花园。院子里还长着一些矮树和小灌木丛,它们都由经理沃尔特·穆迪修剪和料理。一些房客坐在树荫下的长凳上,向上张望着二楼走廊,锁匠刚在那里弄开了沃尔特·穆迪的房门。警官走进房间,发现里面被搜掠过,主卧房的门被锁上了。 他们让锁匠再把卧房门弄开。片刻后,他们要求凶杀组增援。

乔治·赫特早早就回家了。他的鼻子很不舒服,过去几天一直精神不振。赫特寻思着可以早点歇息。正当他靠在沙发上手拿着下午报的时候,电话响了。

又是一宗凶杀案。一个物业管理经理。没有确凿罪证。哪儿有那么好运啊。

凶案发生的地点和时间都清楚了,但作案方法仍然不明。维基·鲁索探员向他通报了情况。她说,她会全力以赴去破案。当然,其他有空的凶杀组探员也会如此。凶杀组总警官乔治·赫特挂了电话,啐了一声。这是第三十八起凶杀案了。

劳德代尔的凶杀案五花八门,时间、地点、方式各不相同。凶杀案与其他案件区别在于它的结果:有人死了。对乔治·赫特和凶杀组探员来说,唯一可以确定的是凶杀案不会停止。今天是六月二十九日,星期一,今年以来已经有三十八起凶杀案了。一九八六年有四十二起,一九八一年更高,五十二起。照现在案发的速度,赫特认为凶杀组墙上的凶杀案榜恐怕要不够地方写了。估计今年劳德代尔会有六七十宗凶杀案。想起来心里有点儿发毛,因此他每次接到这种电话都要啐一声。

凶杀案的案发理由也是五花八门,经济纠纷、毒品、高温、圆月,什么都有。凶杀组手中的案子有:周六早上在一个快餐店发生的抢劫案,三个人被枪杀;一个好出风头的离婚案律师在办公室电梯前被谋杀;一个摇滚歌星因为同性恋被殴打致死。一打以上的冤死鬼是毒品买家或卖家,因交易不顺被杀。有的案子不引人注意,只在报纸上轻描淡写地被写上几行,有的大案则引来电视台无线转播车的连番报道。

六个月就发生了三十七起,以致凶杀组警员工作时没有对生活的任何美好感受,美好的感受只存在插图家诺曼·罗克韦尔笔下的美国幸福生活里。现在大家又要召集起来。第三十八宗凶杀案,死了四天的沃尔特·穆迪躺在床上,床单和枕头染满了血,正等待凶杀组的到来。

“闻到了吗?”乔治·赫特说,“他们在里边刚把尸体翻了个个儿。”

侦察大队警官阿尔·冯·桑特点上一支雪茄,好让烟草的味道盖过尸体的臭味。

他们俩站在沃尔特·穆迪的公寓门外。赫特不用到里面去也知道那是什么味道,这么多年来他一直跟尸臭打交道。这位凶杀组主管也在警局鉴证科当过主管,二十年前已在越南闻过那种味道,他调侃道,似乎大半辈子他都在给尸体翻身。

这次他一直和冯·桑特呆在门外,放心地让鉴证调查员和助理医学检查官在里面忙他们的事情。一开始,接手沃尔特·穆迪案子的有五名凶杀组探员。来得最早的是凶杀组的资深探员菲尔·芒迪。他查看了现场后确定这是桩“无头案”,然后就回到了办公室做死者穆迪的背景调查,同时配合可能从现场传回来的请求。他的搭档皮特·梅尔韦德仍在现场询问房客。麦克·沃利,加里·恰尼和维基·鲁索也在现场。鲁索的搭档凯文·艾伦本来休假一天,现在正在赶来这里的路上。沃尔特最后一次出现是什么时候?他有什么朋友?他有什么仇人?这些是探员询问的问题。在破案的初始阶段,这些信息是唯一有用的工具。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