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凶铃(3)

犯罪一线 作者:(美)迈克尔·康奈利


差不多到晚上九点,探员们才根据目击者的叙述做好特洛伊的拼图,并把汇总信息转交给这个案子的主管探员鲁索和艾伦。

鲁索和艾伦手头上有几条线索。首先是一个名叫芒迪的男人,他们在警局的电脑上查到这个人与沃尔特·穆迪有关,因为他入狱时填写的地址就是沃尔特·穆迪的公寓。他可能是沃尔特·穆迪的前室友,也许知道特洛伊这个人。赫特和其他人下班回家,鲁索和艾伦打算去监狱跑一趟,见见这个囚犯。鲁索打电话跟女儿说,她要很晚才到家。

赫特回到家后先看了半场棒球比赛,纽约大都会队对圣刘易斯大主教队,后来撑不住了就倒头大睡。不过,晚上十二点半,一阵电话铃声把他拽起来。又是凶铃。十五分钟后他到了西南第十二大道六百号,河滨公园的拐角处,查看一个躺卧在地上、背部中抢的男人。第三十九名凶杀案死者。

沃利和恰尼在那里,这次轮到他们俩做主管探员了。冯·桑特也在那里,手里有支雪茄,多明格斯和犯罪鉴证科人员也到了。有人突然问,谁知道大都会队赢了没有。另一个人开动发电机,一盏聚光灯把尸体照得格外惨白。在严酷的现场上空,暴雨云正在聚积。很快就要下雨了,警察赶紧处理现场。

探员开始询问目击者及先前跟死者在一起的两个男人,几分钟前他还是个大活人。谈完后他们掌握了事情的来龙去脉。

三十一岁的迈克尔·康纳布尔当时正与两位朋友从第六街走去河滨酒吧。那时是午夜时分,天很黑,有另一伙人从相反方向走过来,刚好也是三个人。两伙男人相遇时,第二伙人开火。第一伙人连忙躲避,康纳布尔倒在十五码外的地方,离河滨酒吧仅数尺之遥,他身体流出来的血沿着停车场斜坡渗进下水道。

第一伙人不认识第二伙人,第一伙人也没对第二伙人说过任何话。第一伙人是三个同性恋白人。第二伙人是三个黑人。这意味着什么?凶杀案的动机是什么?是偶发的暴力案件?种族案件?还是因为第一伙人全都是同性恋?在如此寂静的黑夜,枪手如何能辨认出来?

殡仪公司的尸体搬运工到来之时――对,与服务前一宗案子的同一家专业殡仪公司――凶杀组警察深知要下很大工夫才能破这个案子。

“我们能做的也就是找到个告密的人。”沃利说道。

过去十二个小时里,赫特和他的同事面对的凶杀案已经从零变为二。他们面对的是两宗“谁干的”的案件,线索非常少。赫特说笑道,他盼着能有个证据确凿的案子来破, 他也盼着能好好睡上一觉。

康纳布尔被抬上担架时雨开始落下来。探员们分头回家。康纳布尔的血渐渐被冲到下水道去,雨点滴在那位有着眼泪文身的尸体搬运工的脸上。

乔治·赫特办公室的墙上贴着一行标语:走出去,敲敲门。这个标语听起来像说给销售员听的,不过这同样是凶杀组探员的座右铭。

连续发生两宗凶杀案,今天探长办公室外仍是静悄悄的。虽然没增添新的受害者,可是探员们都跑到街上去了,如标语说的,出去敲门了。

周二是尸体解剖的日期,可惜对这些案子,尸体解剖并不能提供破案的关键线索。因此,沃利、恰尼、鲁索和艾伦只是通过电话从验尸官口中知道康纳布尔和穆迪死因的详情,根本没必要如电视剧里的警察那样站在解剖间观看解剖过程。

破案真正需要的是外出调查的腿脚工夫,这些都没在电视上露脸。沃利和恰尼这周余下时间都在寻找康纳布尔案的目击证人,在河滨区附近挨户敲门,跟河滨酒吧的常客聊聊,还追踪了几个电话报料线索。然而,最终还是一无所获。

探员们也动员线人的力量,放话出去给黑道上专门卖线索的人,悬赏一千美元给知道枪手名字的人。

动用线人是警方侦破凶杀案的矛盾之举,有时候提供线索的正是案犯本人,收集街头犯案线索的往往不是善良之辈,他们中有的是毒犯,有的是窃贼。一些人还随身带着呼机,生怕错过从顾客或警察那里来的发财良机。警察对他们是既爱又恨。但现在的问题是,线人至今还没有打来电话报告关于康纳布尔案的有用线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