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章 宏图再举(2003~2006年)…

黑金红流:解读国投新集二十年 作者:张桐俊


五年之间,他们签订了600多份各式各样的合同,涉及80多家单位的500多项工程。

在2001年,梁袁带领早期进驻的工程技术人员,为了实现刘谊“新创精高”的指示,实现切实提高工期的目标,用了五天外出调研矿井建设、施工和科研单位力量。五天,看似很短,梁袁等人却跑了14个单位,从淮南先到江苏,又北上山东、河北,然后南下河南再经安徽的淮北、宿县回到刘庄,获得了大量有价值的资料,还签订了一系列合同。而梁袁等人有时候都顾不得吃饭,有时一天只吃一顿饭。

在2002年,为了给刘庄上马最新最尖端的技术,刘谊亲自带着梁袁到德国考察。期间,刘谊和德方签订了包括购买机械和转让技术等一系列合同,奠定了刘庄要走自动化道路的基础。同样,这次德国之旅让梁袁也与前来刘庄安装调试机械的德国工程师交上了朋友。德国工程师的敬业,让梁袁体会到了“人和”不仅只在国内适用,也具备某种国际主义色彩。

五年间,600份合同的签订,意味着刘庄的天时、地利与人和已经全部具备。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

刘庄第一刀

2006年4月19日,刘庄上了CCTV的《新闻联播》,题目是“中国第一个数字化煤矿”。

刘庄还没有正式产煤,就上了中央电视台的新闻节目,何以成为舆论如此关注的焦点?

中央电视台经济频道拟做一个有关国家投资的节目。认为新集是国家投资的重点项目,而且很有特色。央视的两位记者千里迢迢来到了新集。确切地说,他们要采访的不是新集,而是刘庄矿区。郝劲松回忆,两位记者敬业而且内行。他们来之后,走访了很多工人,对刘庄矿区的上上下下进行采访。

记者们对刘庄矿区的自动化非常感兴趣,一位女记者认真地问梁袁:“全球科技进步的情况下,信息化、自动化都普及了,那么刘庄的特色在哪里?论规模,刘庄的规模肯定不是全国最大的;论信息化,山东兖州矿务局的许多煤矿早已经实现了信息化;论自动化,山西的矿井也早实现了,而且山西的自动化不仅能定位矿井,还能通过模拟信号把一切标准都规划出来。那么,刘庄的特点在哪里?”

梁袁惊讶于这位记者对煤矿行业如此专业,但是梁袁对刘庄太熟悉了。他回答说:“山西的信号是模拟信号,而刘庄是真正的数字信号,而且数字化程度非常高。就此项技术而言,刘庄绝对是国内最先进的。”

正是这个缘故,才有了4月19日CCTV《新闻联播》的报道。

报道吸引了中国许多研究相关技术的专家以及同行业的工程人员来到刘庄。刘谊了解,他们既是来考察,更是来“打探”,因为很多人都不相信刘庄是真正的数字矿井,纷纷来看个究竟――是炒作还是事实。

对待质疑的眼光,要用真实来回答;对待《新闻联播》的报道,更要用真实来展现。

2006年10月15日深夜,距离地面800米深的井下,技术工人正在调试刘谊、梁袁等人从德国带回来的采煤机。从地面到井下,只需要坐4分钟的电梯。如果不是这些机器的存在,有人可能会认为这是一条地铁。

2004年,刘谊考察德国。他发现,德国的矿井,只需要在地面上用鼠标点击设备系统,工作面就能够运转。此时,他便想刘庄矿区能不能也建成一个“鼠标化矿井”?2005年,刘庄终于建立了一个综合的自动化监控平台,通过这种平台,能够对地面和井下的信息进行采集,能够做到井下的很多系统没有人值守,仅仅靠巡检工人的监督就能正常运转。这也就是今日到刘庄下井之后,“只见煤出不见人”的惊叹场景。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