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五行学说与人体阴阳 (2)

经络养生智慧(人体阴阳新论) 作者:王晓巍


五季五行五脏六腑五官形体情志五声变动

三焦:〖ZK(〗上焦:在胸膈以上,包括心、肺;

中焦:脐以上,包括脾、胃、肝、胆;

下焦:在脐以下,包括肾、膀胱、大小肠。

关于五脏的机能下面做一简单介绍:

由于中医关于五脏六腑的机能已介绍得很清楚了,而且西方现代医学也对此有了详尽介绍,我在此仅作一些大概介绍。关于中西医之间的差别,笔者将作重点介绍。

从分类上讲,我们都知道:心、肺属阳;肾、肝属阴;脾阴阳兼有。与其相应的六腑也相应为阴阳。如小肠、大肠属阳;膀胱、胆属阴;胃阴阳兼有;三焦中的上焦为阳,下焦为阴,中焦阴阳兼有。而且心和小肠相比,则心为阳,小肠为阴。这是阴中有阳,阳中有阴的辩证。所以我们按阴阳归属的方法介绍五脏六腑便于大家更好地记忆。

(一)阳脏腑

心:位于胸部。主神明(人的整个生命活动的外在表现)、主血脉(阴阳血脉,即动脉为阳,静脉为阴);其华在面(变化在脸上),在志为喜(喜、怒、忧、思、恐为五志,即五脏的“思维变化”,也即情绪表现);在液为汗(汗血同源,汗为心之液。如《医学必读》有“心之所藏,在内者为血,发于外者为汗,汗者心之液也”。汗多伤血,也即虚脱的症象);开窍于舌(即体表官窍与内脏相应的联系)。

汗的表现在人体的皮肤上分三层:一层是大汗淋漓,属体虚之气,排除身体的废气,出多时耗心血;二层是粘湿之细汗,属经络之?,排除经络之浊?,出多时耗内?;三层是油腻之微汗(类似膏状),属脏腑、骨髓、中脉之〖XC气K.EPS;P〗,出多时耗神。这三种汗是人体锻炼不同阶段出现的不同表现,体质最好的才出现第三层的汗。

(附)心包络:心包是心的外膜,络附于膜,是通行气血的道路,合称心包络,简称“心包”。它是心的外围组织,有保护心脏的作用。它也是一般的中药药力渗透的阻挡者,所以,一些中医开出的治疗心脏病方剂疗效不明显,就是因为服用药力渗透不到心脏,这是心由包络的屏蔽作用造成的。所以要用名贵的药引导协助穿透此屏障,也就是说名贵的药之所以名贵就在于此,而药引子的奥妙也在于此。例如中医名家用麝香开窍治疗脑血栓,所以它的配伍里除了其他草药外,麝香是不能少的,当然也可以用别的芳香类药物替代。人体内屏蔽不是处处存在,只是很少几个重要部位存在此屏蔽功能。如大脑、肾脏也同样存在,我们在此不多谈。

小肠:位于腹中,上接十二指肠,下接大肠。其经脉上通于心,与心相表里阴阳。它主受盛(接受、容纳事物);泌别清浊(分泌消化食物、排泄废物);与心相表里,共应于舌。像心肌炎(劳累受寒所致)、心梗(心肌疲劳、小肠吸收过盛所致)、心悸(心劳累、精神长期紧张所致)、二尖瓣三尖瓣关闭不全(免疫力下降、心肌劳损、外感风邪侵袭所致)、肠炎(情绪波动大、外感寒凉、饮食不节所致)、风湿性心脏病(较严重的寒凉侵袭心脏内所致、此时应有伴随症状如:腰腿疼、关节炎、肠炎等)等都是与小肠的状态密不可分的。

肺:位于胸中,左右各一。主气和呼吸;“相搏之官”而主治节(协助治理和调节全身机能);主宣发,外合皮毛(通过皮肤毛孔和肺的呼吸,来排泄废气物);主肃降,通调水道(肺气使津液下行布导,促进水液代谢和平衡);在志为忧;在液为涕(是鼻内分泌的粘液,润泽鼻窍的功能);在窍为鼻(肺呼吸的通道)。

大肠:位于腹中,是消化道的末端,上接小肠,下接肛门。属传化之府,主传导变化(传化运输和暂时贮存食物糟粕浊气,使之变为有形粪便,排出体外的职能);主津液吸收(对食物的最后也是进一步被吸收利用);与肺共应皮毛(共同对应于皮肤和毛孔),与肺相表里阴阳。诸如哮喘(寒气重、侵入肺脏内所致)、肺气肿(易怒、湿气相侵所致)、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