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找林奕华碴子

坦白说,亲爱的 作者:迈克


当林奕华告诉我,他的四本新书以《等待香港》作系列名称的时候,我只直觉地感到不大妥帖,道理一时之间说不出——一般思维不发达、分析能力有问题的轻度智障人士都有这个毛病,期期艾艾舌头打结,说多讨厌有多讨厌。

待得收到书,翻了没有两页,那道迟迟不肯下凡的灵光忽然闪现:几时轮到林奕华巴巴等待了?这么被动,这么可耻,这么谦和的字眼根本从来在他的字典找不到,比较符合现实的,应该是《找香港碴子》罢?捋起衣袖叉着腰写的文章,实在没有必要取个温顺如小绵羊的题目,令读者误会即将进入的是播放悦耳背景音乐的轮候室——香港又不是牙医或者飞机,可以让人以阅读一本杂志的时间等到的!

不过大抵他的忠实读者都心知肚明,封面后边不会不是一座血淋淋的斗兽场,凡被点名出场的,不是倒霉的老虎便是时运低的狮子,统统要在众目睽睽下接受他无情的鞭挞。当然他的情书也很著名,然而有幸接纳文字献花的受众为数实在有限,近年大多是与他有合作关系的知名人士,绝少像早期那样,包括一大堆要人掏出侦探放大镜考察面貌的A君B君。对不起,得罪说一句,这个慈祥的林奕华不是我的一杯茶;或者说,如果那是一杯茶,我冒着被侍应生白眼的危险也要换一杯咖啡——并且千万记得飞糖走奶,s,il vous plait。

一口气读了大半本《娱乐篇》,不敢贸贸然跳到结论,意见倒是有的:第二部分简短的专栏文章,平均比第一部分的大块文章好看。香港的日报地盘早就成为地方文化特色,但三分之一世纪下来,有本事把豆腐干耕耘成三星餐馆的你数得出几多个?三五百字的空间,我认为最适合林奕华舞刀弄枪,因为快、狠、准是他的强项,在浅窄的框框不显得局促,反而教人欣赏到白鸽笼的玲珑。然而“见血封喉”没有与“见好就收”配套,多少是项遗憾——在一段情以外的[注]。他的牙尖嘴利一拖长,就算未必一定变成强词夺理,我们听着也难免分心——他不是打算留下吃晚饭罢?冰箱里实在没有足够的鲜肉蔬菜,可以做得出一顿不失礼人的大餐。

这么放胆写了这些不中听的话,完全基于知道书畅销,他不会计较酸葡萄。一本万利,四本就是四万……啊,我想他比较介意我们为他作与钱银有关的数目统计。有一次我只不过轻轻提起他神秘的海外投资,居然获得紧张的警告:“信口开河!以后有什么冬瓜豆腐唯你是问。”幸好答案是现成并且真心的:“尊贵的林奕华,你怎会有冬瓜豆腐?就算有,也是鱼翅燕窝!”

 

注:两年前林奕华联同胡恩威把张爱玲的《半生缘》搬上舞 台,宣传金句是“一段情,多少遗憾”。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