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列表格列出了病人看病的三种情况,第一种情况,医生直接告诉病人方法,病人遵照执行就行了,是技术性问题。第二种情况,医生同样告诉方法(开药方),但是病人要自己调整和进行判断(注重饮食和心情等),而且病人自身的情况对治疗起着关键性的作用,技术性问题和调适性问题并存。第三种情况,以往的经验在新问题面前束手无策,双方都不知道答案,甚至连问题是什么都不知道,需要双方在互相鼓励和学习中寻找,这就是调适性问题。
状况第一种情况第二种情况找出问题 解答与执行 任务中的责任位置 任务性质明确明确第三种情况 需要学习明确需要学习需要学习医生医生与病人病人>医生技术技术与调适调适海菲兹是一位精神科医生,从看病的过程中看到了技术性和调适性的差别,但调适性领导力不是专门为精神医学提出来的,而是适用于整个社会,当然也包括企业。海菲兹的研究结果是有普遍的实用性,因为他在哈佛大学肯尼迪学院从事了十余年的领导教学和研究,同时还负责该校的领导力研究中心,为政治、经济及非营利性工作领域提供战略战术。这些专业背景让他的研究见解独到,适用性强,对政府、社会团体和企业都具有深刻的影响,调适性领导力的理论对传统的领导观念有所厘清,也提出了新的社会契约与公民生活的主张。
传统的领导者大多是技术性的领导风格,他们拥有超凡的承担责任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要任务是把解决问题的方法告诉成员,并督导大家执行解决问题的方案。领导者和员工都相信领导者的经验和能力,在习惯性的指令和服从中,领导者成为了权威,形成了给方法的行为模式,很少征询下属的意见;成员成为了服从者,没有主动思考的习惯。领导者的经验成为了企业的核心能力,企业的安全性和发展方向依赖于领导者的权威。
在过去那种市场竞争不大的环境中,变化在缓慢中进行,或者很久都没有大的变动,权威的作用是明显的。然而,随着竞争的加剧,市场瞬息万变,很多新生的事物没有人经历过,在人们来不及思考的时候就来到了眼前,就像滚滚而来的互联网浪潮,对所有人都是新鲜的,以前经营企业的成功经验可能就是经营互联网企业的一种障碍。
人本教练模式可以想象,用技术性的方法去解决调适性的问题,会出现什么结果。
就拿刚才的看病来说,一位患疑难杂症的病人去看医生,医生根据以往的经验,判断说是某种疾病,然后给病人开药方,保证说药到病除,病人则习惯了医生的权威,也没有任何怀疑,结果只会加重病情和延误有效的治疗。
遗憾的是,习惯使用权威的领导者,热衷于发号施令,往往看不到这种变化,更没有意识到技术性和调适性的差别。在现实中,情况愈困难,人们越倾向于求助权威,寻求无须自己做任何调适的解决方案。人们只想得到答案,而非面对问题,对于需要面对调适性工作的现实,人们会选择逃避,转而寻求权威来为他解决困境。
病人生病的时候,总是希望医生很肯定地告诉他什么时候能够医好,因为过去就是这样医好病的。习惯被权威驱使的人,在碰到困难的时候,总是希望权威告诉他下一步该怎么做,因为以前领导就是这么有效地解决问题的。权威领导者不断给方法,把自己变得很有控制力,团队的生存和发展依赖于权威的能力和正确性。团队成员对领导的权威性越服从和认可,就越变得更加无能为力和不愿意承担责任,对领导给方法的期望也越来越高。领导者在众人的高期望之下,一方面有使用权威的习惯,一方面有维护权威的需要,碰到问题就赶紧找方法,结果把注意力放在提供技术层次的答案上,忽略了外在的变化和真正的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