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 27.(1)

每个午夜都住着一个诡故事 作者:童亮


马兵只好用矮婆婆生前的衣服包裹剩下的头发和指甲代替放在棺材里埋葬。

就在马兵给矮婆婆办丧事的那几天,爷爷兑现了他的诺言,给了我那本梦寐以求的古书。我急不可耐的翻看。

爷爷说:“以后有的是时间,急什么!这本书是你姥爹(方言,爷爷的父亲)手里传下来的,本来不能传给外家。”农村的封建思想还没有根除,只有儿子算本家人,女儿未嫁时是本家人,出嫁后就算丈夫本家的人。所以我算外家的人。这一点在中国大地是普遍的现象,比如古代的祖传秘方或者武功,都规定传男不传女,也是怕本家的绝学被外家学得。

但是我爷爷在这方面不是很在意。也许是因为我是他的长孙,太多的喜爱都聚集在我一个人身上。那时我的两个舅舅都还离结婚的年龄比较远,短时间里没有人可以分散爷爷对我的爱。并且我的两个舅舅对捉鬼的事情根本不感冒。

我不听爷爷的劝说,只顾翻来翻去的看这本来之不易的古书。

这本书已经泛黄,书角有多处缺落,但是没有影响到内容的完整。文字是竖排版,小楷字。书是有封面的,不过明显是后面加上去的,漂亮的行书写着“百术驱”,应该是书的名字。可是没有封底,末页写着“术召半夜魂,方唤整生魄,南方辅黄神,北极引紫仙,五章镇幽灵,八转”就没有了。“八转”后面肯定还有其他文字。

我不满的问爷爷:“这里明明没有写完嘛,是不是还有另外一半你藏着不给我啊?”

爷爷说:“你姥爹给我的时候就只有这半本了。”

我失望之极:“原来只有半本啊!”

爷爷说:“你姥爹传给我的时候说了,还有半本他藏了,但是在后面留了线索。你自己看看。”

我在末页的下面空白处看到七个字:“移椅倚桐同赏月”。我不懂其中的意思,抬起头来看爷爷,爷爷也摇头。

爷爷说起了这本古书的来源,这是一个比较长的故事:“你姥爹名字叫马辛桐,他还有一个哥哥叫马望月。姥爹的父亲当时是这块地方的粮官,他希望马望月接着走仕途,苦心教育他。”

“在马望月二十岁的时候,他父亲要他参加三年一次的乡试。那时候因为交通不方便,赶考的人要步行去省城的贡院参考。马望月去了半年才回来。一回来就血奔死了。死了不到几天,报喜官送来金榜,说马望月考上了举人。”

“姥爹的父亲非常伤心,认为自己的儿子载不起福气,干脆死了这条心。他从此不允许马辛桐碰文房四宝,只教他算盘算术计算粮仓中的稻米进出。”

“但是马辛桐比哥哥聪明多了,学什么会什么,他的算盘算术很厉害,可以把算盘放在头顶上拨弄计算。因为父亲不允许他碰笔墨纸砚,他闲来没有什么事情可以做,于是把兴趣转向道术。”

“后来清政府不行了,湖南又因为曾国藩的湘军经常打仗,饥民遍地。因为姥爹的父亲是粮官,所以自己家的粮食充足。有一次,一个道士经过画眉村,饿得倒在老河那边。马辛桐经过的时候看到了,把那道士带到家里救了他一命。”

“那道士离开马家的时候送给马辛桐一本书,就是这本《百术驱》。这本书不但教人捉鬼,更可以教人掐算未来,修身养气。姥爹尽得其术,他掐算比你爷爷我厉害多了。”

“后来闹文化大革命,姥爹怕人家发现这本书,把封面撕下烧了。这个封面是浪潮过去后补上来的。上面的字就是姥爹亲自写的,你看他的字写的好不好?从字里头就可以看出姥爹是多有才华的人。”

“我出生后得了一场病,那病对脑袋有损害。姥爹认为我学不了这么多的方术,于是把书扯成两半,前部分交给我,后部分藏在一个秘密地方。”

“姥爹在书后面留了这七个字,说如果我能猜出来,就说明我够聪明,自然可以找到书的所在并学习后部分的方术。如果猜不出来,后部分给我了也学不会。可是你看,到现在我还没有猜出其中的奥秘。”

“后部分的内容比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