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四节 华尔街金融危机八大根源之三

中国大形势 作者:高连奎


学术根源

——新自由主义、政府放任与金融危机

一些学者,他们不关心政治,凡事总喜欢从学术角度分析问题。如果这样的话,美国近30年来加速推行的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则可以勉强算是本次金融危机的原因之一。

所谓新自由主义,是一套以复兴自由主义为理想,以减少政府干预为目标的思潮。其始于上世纪80年代初期,背景是上世纪70年代的经济滞胀危机。内容主要包括:减少政府对金融、劳动力等市场的干预以期实现经济增长的政策等。

里根总统开始的改革的确取得过一定成效。例如,通货膨胀率下降,经济增长率回升,失业形势得到一定缓解等。但是,我们一定要注意区别的是,新自由主义包含很多派别,里根采纳的是新自由主义中供给学派的主张,而后来的新自由主义大多偏离了供给学派的主张,甚至演化为了“市场原教旨主义”。早期的供给学派重视投资,里根时期美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企业改造运动;后期的新自由主义经济重视消费,这在小布什任内达到顶点;早期的新自由主义鼓励储蓄,后期的新自由主义鼓吹借贷。很多人认为里根经济政策的成功,是自由主义的成功,而笔者则认为里根繁荣是国家干预经济取得成功的典范。

在2001年美国遭遇“9·11”事件之后,为刺激经济增长,以格林斯潘为首的美联储,将银行利息降至1%,无限量向金融机构放贷。而当2002年美国经济开始强劲复苏时,格林斯潘却迟迟不加息,直到2004年才逐渐加息。

与利息率相对应的是,自上世纪80年代初以来,美国社会的储蓄率不断下降。上世纪70年代国民储蓄率的平均水平为10.3%,80年代降至7.6%,1990年降为5.5%。2005、2006年居然为负数,2007年为0.5%。

在利率政策的支持下,20世纪80年代以来,美国中产阶级家庭进入到一个超前消费的时代。住宅面积不断扩大,汽车不断换新,孩子要上私立学校,购物讲究名牌,娱乐休闲支出大增等等。但是,这些是建立在未来经济持续繁荣,收入会继续增加和房地产价格将不断上涨的幻觉之上。

在上述经济政策之下,虽然短期来看实现了经济繁荣,民众却背上了难以想象的债务包袱。

近三四十年来,美国老百姓的收入一直呈下降趋势。据统计,在扣除通胀因素后,美国的小时工资仅与35年前持平,经济发展的成果更多流入富人的腰包,这几十年来美国贫富收入差距不断扩大。

美国后期新自由主义的另一大特点,就是减少对金融市场的控制,开放国际金融与资本市场。例如,1982年,美国国会立法给予储蓄机构与银行相似的业务,却不受美联储的管制。储蓄机构可以购买商业票据和公司债券,发放商业抵押贷款和消费贷款,甚至购买垃圾债券。1999年,美国政府又结束了银行、证券、保险分业经营与分业监管的局面。

政府放任经济导致危机

在上述背景下,美国华尔街的投机气氛日益浓厚,华尔街的投行们在贪婪的驱使下追逐最大利润。金融的过度创新和金融市场的日益证券化,放大了衍生产品的杠杆效应。比如,雷曼作为华尔街最大房屋贷款的持有者,杠杆比率竟然高达40倍。华尔街的多数金融机构越来越倚重在金融衍生品上牟利。

互联网泡沫破裂后,为消除泡沫带来的影响,美联储不断降息刺激房地产经济,从而造成房地产市场的虚假繁荣,当然,其间累积了越来越大的风险泡沫。而格林斯潘掌管下的美联储,资产证券化和金融衍生产品创新速度不断加快。 

有报告说,2007年全球实物经济10万多亿美元,GDP为近54万亿美元,全球金融衍生品市值为681万亿美元;全球GDP与全球金融衍生品相比则为1:13,实物经济与金融衍生品比为1:68;美国实物经济与金融衍生品比竟为1:91还多。而金融资本本身并不创造剩余价值,货币循环全靠投机和高杠杆运作,虚拟财富如脱缰之马急剧膨胀。一旦泡沫破裂,就必然引发金融、经济危机,给全球各国经济造成极大灾难。

截至2009年9月底,美国国债高达11.9万亿美元。另外,美国在医疗、社会保障等福利项目上的负债高达59.1万亿美元。美国现在的总负债已经超过69万亿美元。如果从2001年算起,截止到2009年11月,美元兑西方一篮子货币比价贬值了约31%。这已经给其它持有美国国债的国家和美国的普通民众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建立在沙滩上的大厦是不牢固的。从2006年底开始,虽然美国房地产价格只是稍稍趋于下降,但是,经过金融衍生产品等创新金融工具的剧烈放大作用,美国金融市场的风险和危机就难以遏制地爆发出来。先是次贷危机,然后是金融危机,再到可能发生实体经济和社会的全面危机。

通过上述分析可知,美国当前遭遇的危机,根源于新自由主义经济政策,它不是一场简单的金融危机,而是一场与美国自身的经济、政治、社会体制密切相关的危机。美国这次百年一遇的金融危机,正是对推行市场原教旨主义所导致问题的一次总清算。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