停不下来了。他喜欢吹口哨,最开始的时候是学吹《祖国歌》,结果吹着吹着发现,不管他吹别的什么歌曲,调子最后都会回到《祖国歌》上。
王沫阳觉得这件事情非常好,值得好好发扬一下。那时候我们上排球选修课,需要跑步,而人在跑圈的时候应该是气息最不稳的时候。可是,在大家都累得不行了的时候,队伍里就会响起王沫阳吹《祖国歌》的口哨声。大家才惊叹:王沫阳同学在大家都跑得上气不接下气的时候,依然吐纳如常,端的是内功了得!
于是,在王同学组织的“祖国歌知识竞赛”的最后一题,我给《祖国歌》重新填了词,并且得了满分。
(八)
受两次“祖国歌知识竞赛”的鼓舞,王沫阳和与其沆瀣一气的冯子力两个人一起组织了一次“脑残杯”理科知识竞赛,我个人认为是王沫阳高中时代的巅峰之举。他们俩担负起主办方、组委会、出题人、判卷者等等职责,四下拉人参加竞赛。为了体现这次竞赛的公正和权威性,王沫阳同学决定给获胜者发奖状:他自己用彩色打印机做出来奖状,然后应该是找来一个萝卜,刻成印章,郑而重之地盖上去(或者是用Photoshop PS 上去)。于是,“脑残杯”知识竞赛的一、二、三等奖奖状新鲜出炉了。
当数学老师汪燕铭拿到这种逼真的奖状时,非常吃惊,问道:“你们这个奖状是从哪儿弄的?”得知是王沫阳自己生产的,她简直要对“精精”刮目相看了。
后来,对此事有深刻印象的汪老师在班里组织竞赛的时候,特地找来王沫阳,问他能不能帮忙做几张奖状。王沫阳自然是没问题了。
后来,王沫阳被保送到了清华大学继续他的伟大事业(不管那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