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兴衰有数 风月无边--香港“III级片”大…

香港电影演义 作者:魏君子


“III级片”源起于1988年香港电检部门实行III级制。香港的III级片种亦绝不只是情色的代名词那么简单。香港电检处对III级片的划分标准其实考虑了多方面因素。将张之亮的《笼民》(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影片)定为III级,表面上是因为粗口过多,实际上却是当时港英政府十分忌讳该片对香港底层市民悲惨生活的揭露;扬名国际的《春光乍泄》(王家卫获戛纳影展最佳导演)之所以被列为III级,是因为题材敏感;而《古惑仔》系列自第四集《战无不胜》开始被列为III级,则是由于前三集对青少年有不良的社会导向,虽然它的暴力场面远及不上吴宇森的枪战片,但枪械毕竟不是任何人都能搞到的,水果刀却是家家都有的。

“保护青少年不受污染,增加成年人选择的自由度”--恐怕各国实行电影分级制度的根本目的就在于此。在这方面,香港于后者做得较为成功,但“保护青少年”就比西方要差得多了,美国有成人店和X级影院制度,可以防止色情任意扩散。香港不仅没有相应的配套条件,对III级片的宣传广告更会经常充斥各种大报,进而家喻户晓。如此明目张胆的登堂入室,不知会对电影人的创作心态产生什么样的影响,而对香港电影业的发展究竟是幸,抑或不幸呢?

纵然被定为“III级”的电影也不乏突破题材禁忌或反映现实的佳作问世,但更多的却是情欲中纠缠着暴力、粗口与作呕齐飞、恐怖与诱惑并存的电影上映,此类影片又尤以渲染香艳情色的作品泛滥成灾,进而为人所熟知。于是,久而久之,“III级片”在人们心中便成为情色片的代称--既然已经约定俗成,本文也乐得沿袭遵照。

较之西方及日本的所谓情色电影以艺术性和大胆真实闻名,港产情色片则以糅杂的Cult类型与世俗的艳趣噱头取胜。再者,香港的情色电影尽管30多年来在华人世界影响深远,但说到发展却是几经兴衰沉浮,一言难以数尽。因此,要真正解读香港的情色电影,我们不妨先从追本溯源开始……

一、溯源

上世纪50年代,相对于台湾、内地的电影逐渐被政府当做宣传工具,政治说教色彩过重,香港电影倒是有相对自由的发展空间,还能继续大力发挥娱乐大众的基本功能,搞出许多迎合观众口味的题材噱头。比如当时无论国语片还是粤语片,都有对女性妖艳风情的细致描写:李翰祥导演的处女作《雪里红》就不乏同情地讲述了一个背夫偷汉的“荡妇”的香艳故事,《翡翠湖》中后来成为大导演罗维妻子的女星刘亮华则有突破性的背部全裸演出--这些情节镜头如今看来自然寻常,但在社会风气还非常保守的当时,却足以令观众啧啧惊叹了。

到得60年代,受西方性解放潮流影响,港片中夹杂些风月情节和香艳镜头已是家常便饭。更有甚者,60年代末期本土粤语片创作由于过度粗制滥造陷入低谷时,居然沦落到只能以裸露镜头及色诱场面等软性噱头招徕观众的境地。不过,香港的色情电影也正好由此发端。至70年代,在李翰祥、吕奇、何藩众多著名电影人的热衷加盟下,加之不少风月色情片屡创票房佳绩引得片商争拍此种类型,渐始形成规模。

整个70年代,香港影坛中的纯粹情色片其实并不多见,较有影响的除李翰祥、吕奇、何藩作品外,恐怕就剩下杨群导演的古装风月片《官人我要》了。该片汇集交欢表演、残酷淫刑于一身,颇多裸露,大胆出位,后世麦当雄的《玉蒲团之偷情宝鉴》、王晶的《满清十大酷刑》等经典三级片都曾向《官人我要》借桥,由此不难窥见这部影片的拍摄精良、意识超前。此外,楚原那部华语同性恋题材的开山之作《爱奴》,桂治洪的《女集中营》、《蛇杀手》,张森的《爱欲奇谭》、《O女》等大力渲染情色元素的类型片,虽然并非纯粹的情色电影,却对日后港产三级Cult呈现多元化局面产生了深远影响。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