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怀旧是一种美德--闲话20世纪70年代香港…

香港电影演义 作者:魏君子


作为70年代香港鬼马喜剧的曾经拥趸,著名导演韦家辉拍摄的贺岁片《鬼马狂想曲》几乎可以视作是许冠文喜剧的拼凑翻拍版。因为该片的情节、人物、对白大多以《半斤八两》为蓝本,比如巷内和影院的两次打劫,吴镇宇、刘青云、古天乐、陈小春分别模仿石坚及许氏三兄弟的角色演绎和台词语气,都足以令熟悉《半斤八两》的观众会心一笑。

除此之外,《鬼马狂想曲》开篇“古董店捉贼”一场戏仿的是《摩登保镖》中“金缕玉衣”那段;钟丽缇、刘青云在家中回答电视节目提问则抄自《鬼马双星》;至于扮失忆的钟丽缇,似乎又可从《天才与白痴》中找到源头。而更值得一提的是,《鬼马狂想曲》不仅大肆向许冠文名作借桥,并且还模仿了其他70年代香港鬼马喜剧的造型。好像钟丽缇和张柏芝的角色形象就分别来自《七擒七纵七色狼》中的狄娜和《林亚珍》中的萧芳芳。

融合艳情与喜剧元素的《七擒七纵七色狼》(1970)是昔日粤语片时代的流行类型,狄娜的性感模样,七个男人欲火难耐的大出洋相,使得该片的群戏塑造相当精彩。相比之下,《林亚珍》系列则是萧芳芳的独角戏,影片的所有笑料皆围绕行事懵懂、不知深浅的“林亚珍”而来。而说起当时《林亚珍》之所以叫好叫座,除了影片本身喜剧色彩强烈外,还在于先前的同名电视剧集大受欢迎,萧芳芳塑造的“林亚珍”形象太过深入人心所致。其实,又岂止萧芳芳的“林亚珍”?70年代的喜剧电影大多由电视节目衍生而来,即便是经典喜剧组合许冠文、许冠杰,观众也是先从这两兄弟主持的《双星报喜》节目中开始熟悉他们的搞笑表演。至于吴耀汉、许冠英、伊雷、乔宏等喜剧演员的形象同样是在这一时期的电视节目中树立起来的。

谈到如今名扬四海的枪战片导演吴宇森,大概已经很少有人记起他还是70年代香港最重要的喜剧片导演之一。吴宇森曾经参与许冠文经典喜剧《鬼马双星》、《半斤八两》的制作,颇为受益,在执导的几部功夫片遭遇票房惨败后,开始尝试喜剧类型,先后与谐星吴耀汉、许冠英、乔宏、石天、麦嘉合作了《发钱寒》、《大煞星与小妹头》、《钱作怪》、《滑稽时代》等卖座喜剧,也曾执导过萧芳芳主演的《八彩林亚珍》。较之同时期的鬼马喜剧,吴宇森笑片的特点是颇为洋化,不仅吸收了不少西方喜剧的模式桥段,而且注意发挥演员的肢体语言,虽然有时难免夸张离奇,但总体倒也热闹有趣。或许正因如此,吴宇森导演的喜剧在70年代一度有相当不俗的票房号召力。

当年参与许冠文作品拍摄的电影人之中,除了吴宇森后来以执导鬼马喜剧受到片商信赖外,曾担任《半斤八两》动作指导的洪金宝亦受到启发(比如那场大耍“香肠双节棍”的经典搞笑桥段)。1976和1977年,他自导自演的功夫片《三德和尚与舂米六》、《肥龙过江》,武打动作富于诙谐杂耍性,又辅以大量地道的香港逗笑口语,令看腻了所谓“铁血阳刚”功夫片的观众耳目一新,自然大受欢迎。不久,成龙也凭借《醉拳》成名,与师兄洪金宝共同开创功夫喜剧类型,对香港影坛的创作格局产生深远影响。不过,日后功夫喜剧大行其道,成熟发展,乃至享誉国际,如此种种,却已非本文所能容纳了。

或许,现在的观众会更加怀念70年代的鬼马喜剧:性格鲜明的滑稽角色,忠奸立判的诙谐斗智;情节虽简单,构思却精心;吴耀汉、许冠英等演员天生的幽默喜感,许冠杰为许氏喜剧创作的充满市井谐趣的主题曲(《半斤八两》、《天才白痴梦》等)……对于这些昔日的经典鬼马喜剧,如果抛去怀旧因素,我们依然能看得快活过瘾,反而如今泛滥成灾的廉价喜剧令人味同嚼蜡,不忍卒观。两相对照,不知从事喜剧创作的香江电影人作何感想?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