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月有阴晴圆缺,经济也有盈亏涨跌 经济周期(1)

每天学点经济学Ⅱ 作者:赵文锴


大家对经济危机的概念一定不会陌生,因为它已经改变或者正在改变我们的生活。中小企业家们因为经济危机而不得不面对资金链短缺的周转困难;工薪族们不得不暂时放弃跳槽计划而想方设法保住手中的饭碗;大学毕业生们突然发现原来就业形势如此严峻,等等。无法否认,经济大气候的变化对百姓生活产生了十分深远的影响,那么经济大气候是如何变化的?经济学对此又有怎样的解释呢?

经济学上把经济大气候的变化称作经济周期,是指经济运行中周期性出现的经济扩张与经济紧缩交替更迭、循环往复的一种现象。是国民总产出、总收入和总就业的波动,是国民收入或总体经济活动扩张与紧缩的交替或周期性波动变化。

对经济周期的阶段划分,过去分为繁荣、衰退、萧条和复苏四个阶段,现在一般叫做衰退、谷底、扩张和顶峰四个阶段。

经济的周期波动以经济中的许多成分普遍而同期地扩张和收缩为特征,持续时间通常为2年到10年。每一个经济周期都可以分粗略的为上升和下降两个阶段。上升阶段也称为繁荣,最高点称为顶峰。经济到顶峰时,也是经济由盛转衰的转折点,此后经济就进入下降阶段,即衰退。衰退严重则经济进入萧条,衰退的最低点称为谷底。当然,谷底也是经济由衰转盛的一个转折点,此后经济又进入下一个上升阶段。一次完整的经济周期就是经济从一个顶峰到另一个顶峰,或者从一个谷底到另一个谷底。

经济周期处于扩张阶段,市场需求旺盛,订货饱满,商品畅销,生产趋升,资金周转灵便。企业的供、产、销和人、财、物都比较好安排。企业处于较为宽松有利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处于收缩阶段,市场需求疲软,订货不足,商品滞销,生产下降,资金周转不畅。企业在供、产、销和人、财、物方面都会遇到很多困难。企业处于较恶劣的外部环境中。

经济周期,上升下降,循环往复,既有破坏作用,又有“自动调节”作用。在经济衰退中,一些企业破产,退出商海;一些企业亏损,陷入困境,寻求新的出路;一些企业顶住恶劣的气候,在逆境中站稳了脚跟,并求得新的生存和发展,这就是市场经济的“优胜劣汰”。经过多轮这样的“优胜劣汰”,市场上生存下来的都是优秀的企业和产品。

经济周期的成因复杂,各个经济学家的解释也不尽相同。甚至有一位著名的经济学家杰文斯(W.S.Jevons)认为经济周期的形成原因是太阳黑子的变化。这当然是无稽之谈,但也表示经济周期的成因的确很复杂。一般来说,其成因分为两大类:

1. 外因论

外因论认为,经济周期源于经济体系之外的因素 战争、革命、选举、金矿或新资源的发现、科学突破或技术创新等等。

(1)创新理论

奥地利经济学家约瑟夫?熊彼特提出用创新来解释经济周期变动。他认为经济周期正常的,是创新引起旧的市场均衡向新的市场均衡过渡的必然反应。所谓创新是指一种新的生产要素,或者是原有生产要素的一种“新组合”。生产要素新组合的出现会刺激经济的发展与繁荣。当新组合出现时,老的生产要素组合仍然在市场上存在。新老组合的共存必然给新组合的创新者提供获利条件。而新组合的技术会慢慢扩散,越来越多的企业采用新组合的技术,最后的阶段 停滞阶段也就临近了。在停滞阶段,因为没有新的技术创新出现,因而很难刺激大规模投资,从而难以摆脱萧条。这种情况直到新的创新出现才被打破,才会有新的繁荣出现。而创新不可能始终如一地、连续不断地出现,从而创新的波动性必然导致经济周期性波动。

(2)政治性周期理论

外因论中最重要的一个理论就是政治周期。这一派人把经济周期性循环的原因归之为政府的周期性决策(主要是为了循环解决通货膨胀和失业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