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2节:前言(2)

牛奶可乐经济学:最妙趣横生的经济学课堂 作者:(美)罗伯特·弗兰克


了解过去完成虚拟时态并不是件坏事。可如果你的目标是学会说一门新语言,那么与其把时间和精力花在学习这一时态的精确细节上,还不如做点其他的。对学生来说,以学习这种细节为重点的课程一点都不好玩,而且这种课程效率低得可怕。

我高中时学过4年西班牙语,大学上过3个学期德语课。在这些课程中,我花了很多时间学习导师觉得重要的各类语法,但没学怎么对话。我到西班牙和德国旅行,连跟别人沟通些基本想法都觉得艰难。不少朋友也有过类似的经验。

后来,我志愿参加和平队到尼泊尔,出发前的训练让我第一次意识到,学习语言还有一种更有效的方式。训练项目只有13周,跟我之前上的那些语言课完全不一样。它提都没提什么过去完成虚拟时态。它的任务是教会我们说尼泊尔语,要完成这一目标,掌握神秘的时态并不是必经之途。它采用的是模仿婴儿学说母语的方法。

一开始,导师拿出一些简单的句子,让我们反复朗读。第一句是,“这顶帽子贵。”在尼泊尔买东西,随时都要讨价还价,所以这是一个很有用的句子。第二步是换一个名词,比方说,袜子,我们必须用尼泊尔语做出反应,“这双袜子贵。”这里的目标是让我们不假思索就能做出回答。

简而言之,讲师从常见语境中找一个简单的例子,让我们反复朗读几次,然后稍加变化,再反复朗读。等我们能在当前程度上进行对话时,他们再教更深的内容。

训练项目的职责是确保我们学完13个星期就能靠自己生活。志愿者同伴和我到尼泊尔后不久,就要教自然和数学。一切从零开始,我们居然办到了。在整个过程中,我体会到了一种在传统语言学习班上从未曾感受过的主动感。

所以,我首先要感谢多年前我的尼泊尔语老师,是他们打开了我对学习效率问题的眼界,使我明白了何谓“教得少,学得多”。在后来的十多年里,学生们和我都发现,这一方法同样适用于学习经济学的核心概念。

在大多数经济学概论课上,学生们把大量时间用在掌握经济学中等同于过去完成虚拟时态一类的东西上。而读者在本书中碰到的经济学概念,只出现在从日常生活经验中提取的例子当中。这些例子的作用,是阐释相关的概念。学习经济学和学说一门新语言一样,重要的是慢慢开始,看看每个概念在不同环境下如何应用。如果你发现这种学习方法,比你在大学经济学概论课上碰到的那种更管用,不妨脱帽向我的尼泊尔语老师致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