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一切都与爱有关

拖延心理学:向与生俱来的行为顽症宣战 作者:(美)简·博克


所有家庭经历都会给孩子留下关于怎样被爱的某些观念。在有些家庭中,爱是无条件的,人人都以他们的本来面目被接受。在其他一些家庭中,爱是有条件的。在一个家庭中被接受的东西或许在另一个家庭不被接受。例如,在有些家庭中,爱表现在对相互生活的每一个细节的关心。而在另一个家庭中,这样的行为会被认为是一种打搅或冒失;爱被给予的是那些能够照顾好自己并对他人不做强求的人。

一个孩子或许会渐渐认识到,只有当他扮演好家里某些特殊角色的时候,他们才有可能被爱。例如,一个孩子可能会觉得自己会被爱,在只有当:

我是一个完美的孩子。

别人能做到的事情我也能做到。

我不能以我的成功威胁到你。

我遵守你定的规矩。

我总是把你放在第一位。

我对你不能要求太多。

我能变成一个不同的人。

这些条件代表了孩子被爱的希望。但是这个希望是否有可能被满足呢?即便一个孩子满足了这些条件,他是否会接收到“爱”,这依然是一件没有保障的事情。而且,如果他是在这样狭隘的条件下才被爱的,那就意味着只有他的某些部分受到了欢迎。拖延就是用于这样一个目的:通过把自己的某些部分隐藏起来而使自己那些被允许的部分得以维护。一个孩子可能会感到这是他获得爱的唯一途径。

设想一下,一个孩子抱有这样一个观念:为了被爱,他必须相信他的父亲在每件事情上都是对的。在这个例子中,孩子的自尊是打了折扣的,因为他的父亲是“那个知道的人”,而那个孩子必须装做是“那个不知道的人”。当这个孩子选择在最后时分执笔写作文的时候,他是在给自己设置障碍,拒绝充分地运用自己的才干。这样做可以让他待在“那个不知道的人”的位置上。如果这个孩子不拖延,允许自己探索和表达自己的思想,那么他就占据了“那个知道的人”的位置,而这是对他假想的直接挑战,也就是说,如果他成了“那个知道的人”,那么他跟父亲的关系就受到了威胁。

向你和你的家庭长期以来所持的观念发起挑战并试图改变它是一件令人痛苦而困惑的事情。这也解释了为什么拖延这么难以克服。它不仅仅是改变一个习惯的问题,它还涉及改变一个人内心世界的问题。然而,当你打通了被拖延所掩护住的能力,跟自己的另一部分相接触时,你会从自我完整性的声张中得到极大的喜悦,这样的自我整合才是自尊的真正基础。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