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3章 为什么我们要奉承他人(4)

奉承术 作者:(美)雷吉尔


规则43:熟悉奉承无法保证您一定能够保护自己。

富裕贪婪的克拉苏(Crassus)“在用他的奉承击败所有人方面是最厉害的专家;从另一方面说,他自己是很容易上奉承当的人”。莱斯特伯爵(Earl of Leicester)罗伯特·达德利(Robert Dudley)是一位技艺娴熟的奉承者,但是他的奉承没有能够让他抵挡住来自其他人的奉承的攻击。相反,他自己是一名“奉承饥渴者”。莱斯特拥有“致命的缺点,喜欢来自他的那些在岗下属的奉承。机敏的阴谋家对他像敬神一样顶礼膜拜,而其实是把他当工具使。”如果少一些虚荣,多一些务实,他可能已经是荷兰国王了;但是事情恰恰相反,他在郁闷、失望和无法洗脱的谋杀妻子的嫌疑中死去。

拉罗什富科建议,“如果我们不奉承自己,来自其他人的奉承就不能伤害我们。”或许情况确实是这样,但是这种情况不可能会出现:我们确实在奉承自己,唯一的差别只是或好或坏,因而,我们的弱点也是同样的情况,唯一的差别只是或多或少。认为专注和好奇的灵魂可以在某种程度上能够通过自我修炼去抵制奉承的想法是不现实的。没有任何人能够幸免。“人们从来不会一起关上大门来共同抵制奉承者;最多,他们轻轻地对奉承者掩上大门;但是他们总是要留下一条缝隙。”切斯特菲尔德伯爵很自信地告诉他的儿子,“所有的女人一定都可以通过某种类型的奉承弄到手,而所有的男人则都可以通过另外某种形式的奉承搞定。”

规则44:对奉承者进行奉承时的警示。

奉承是如此有弹性,它甚至会以反奉承的形式出现(奉承者把规则7发挥到了极致)。科尔顿就见到了这种情况,“确实存在这样一些人,他们表示鄙视所有的奉承,然而,甚至这些也都是被奉承的,通过用别人的嘴说他们鄙视它。”在《尤利乌斯·凯撒》(Julius Caesar)中,莎士比亚在舞台上诠释了这条规则:“当我告诉他,他痛恨奉承者时,他说他很痛恨,他因此得到了最大程度的奉承。”本·琼森(Ben Jonson)通过说国王不会被奉承来达到奉承国王的目的。福楼拜则以“以上帝的名义保证,我绝不会奉承”的急迫程度来定义奉承者。

由于美洲殖民地准备宣布独立,亚伦·伯尔(Aaron Burr)警告一位朋友,“成功、升职、最高的情爱、最低的奉承,对于那些最高贵的心灵来说有时候是最致命的。”奉承充满了警示的每一个环节,其接收者获得了成功和升职、情爱、奉承以及一颗最高贵的心灵。因为警告来自于伯尔对他的朋友可能被别人娶走的担心,它支持了下面的另一条规则。

规则45:嫉妒产生奉承。

不假思索地贬低奉承,就像其他任何不假思索的拒绝一样,都是愚蠢和懒惰的表现。小心的奉承能够抚慰和疗伤。负责任的奉承降低了紧张程度并且维护了和平。完美的奉承与最高的表扬之间没有什么差别。它将说出能够说出的最动听的话语,就像鼓动船帆的风一样推动着自我乘风破浪。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