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80后剩女成为城市主流(1)

80后集体奔三 作者:伏建全


随着时代的发展,“剩女”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必然现象。而在这些“剩女”中,80后占的比例相当大。

现在再提起“剩女”,并不是专指爬上30岁台阶的老女生了。许多83年、84年生的人都开始有了“剩女忧患意识”,希望早点找到自己喜欢的人。“身边的同学全都结婚了,可我还没遇上合适的。自己倒没有什么,就是摆脱不了父母的压力。”

在80后的祖辈父辈那个年代都是有剩男没剩女,再丑的姑娘也能找到婆家。现如今的趋势却仿佛不是如此,大街上餐馆里,经常看到一帮女人扎堆喝酒聊天,商场里经常有三四个女孩一起手挽手悠闲地溜达,我们细心观察的话,会发现周围二十几岁的单身女性越来越多,丝毫都没有要嫁人的迹象,剩女潮流似乎已经成为了社会的必然。

对于周围越来越多的剩女,有人戏谑地把她们分为了几个等级:25—27岁为初级剩客,这些人还有勇气继续为寻找伴侣而奋斗,故称“剩斗士”;28—30岁为中级剩客,此时属于他们的机会已经不多,又因为事业而无暇寻觅,别号“必剩客”; 31—35岁为高级剩客,在残酷的职场斗争中存活下来,依然单身,被尊称为“斗战剩佛”;到了35岁往上,那就是特级剩客,当尊为“齐天大剩”。

在如今的社会状态下,剩女又可以分为以下几种类型:

爱情至上型剩女

这部分女孩之所以被剩下,主要是因为想要一份期待的爱情,而完美的爱情却往往可遇不可求。

朵朵今年28岁,供职于一家外资企业,漂亮温柔,喜欢追求有情调的生活,是个标准的“小资”。朵朵从大学时代就憧憬一场轰轰烈烈的爱情,但看着就要奔三十了,却还是单身状态。朵朵身边的追求者众多,却还是“找不到最适合的另一半”。她的说法是:“对物质条件要求不是很高,但要有感觉。”但现实往往是,有钱的没品位,有品位的没钱;自身条件好的,工作不怎么样;工作好的,自身条件欠佳;整体符合要求的,个子又太矮;一切都符合了,但又找不到共同话题……当朵朵结束了一段恋爱之后,对男士更为挑剔了,相亲的时候听完介绍人的简单描述,只要感觉其中某一条与自己的爱情理念冲突,立马就回绝了。

远离故土型剩女

这些女孩从小在农村长大,通过求学就业,终于融入了家乡之外的大城市,在陌生的城市找不到另一半,却又不愿意回到家乡过平凡安稳的生活,所以只能寂寞地耍单。

小惠是安徽人,今年28岁,已经在北京打了8年工,因为没有找到合适的结婚对象,现在仍是孤身一人。随着年龄的逐渐增大,小惠也开始被家里的三姑六婆七大姑八大姨叫回去相对象,但在几次未果的相亲之后,她还是跑回了北京。每当有别人问起小惠的婚姻大事,小惠坦言回自己家都已经“过不惯”,更别说嫁在家乡了。

宅女型剩女

这类80后女孩一般都宅在家里,大多是是自由职业者,因为可以在家里办公而免去了大多数外出项目。她们虽然有稳定的收入、不错的容貌,却往往因为宅在家里使得交际面过窄,失去了认识异性的诸多机会。

梅西今年28岁,是一名自由撰稿人,因为每天在家写稿,梅西常常是不洗脸,能张嘴吃东西喝水就成,头发乱七八糟也不管,穿着睡衣在房间里逛荡一天,忙完了就看看电视、上上网,吃饭一般都是叫外卖,买东西也最多是到楼下超市转一圈或者干脆叫超市的人送上来。对于自己为什么成为剩女,梅西无奈地说,自己每天在家里写东西,见到的人很少,即使偶尔见到一两个,也总是很难有机会继续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