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导致浮躁

我们不可以浮躁 作者:付娜


“山寨”一词原代表那些占山为王的地盘,有着不被官方管辖的意味。如今,这个词被用于那些数码产品的生产模式上。它是一种由民间发起的产业现象。其主要特点表现为模仿、快速、平民,涉及手机、数码产品等不同领域。“山寨”文化深深地打上了创新恶搞和非主流的烙印。同时也导致了很多想赚快钱人的浮躁心理。

“美女,喜欢啥手机进来看看……”某天,深圳某电子商场前,推销员梁某正锲而不舍地追逐着路人推销某品牌手机,在一次次无功而返后,梁军和同事的眼神里写满了失落。原来大部分客人都被2楼“山寨卖场”拉走,自己的生意越来越没有了。

品牌卖场在承受高昂房租和员工工资的同时,“山寨机”市场却相当红火,商贩像卖大白菜一样打捆批发。这给品牌卖场手机销量带来了不小的冲击。

由于款式花哨、价格低廉,许多市民转而购买山寨手机、高仿机。

几千块钱的手机、笔记本一被高仿,比正品便宜好多!而且功能也比较齐全。外观和商标与品牌的几乎一模一样,让人真假难辨。

这个面积1000余平方米的卖场里有上百个小摊,每个摊位上摆满了各种仿制的摩托罗拉、三星、索爱等新款手机。“楼下的品牌机太贵,我们这里‘诺基亚N96’手机单价才500元,买10个还送1个!”小商户们将一筐筐手机像大白菜一样甩卖。“生意很不错,有时一天能卖几十个。”

一位业内知情人说:山寨机“淘金”、各正规卖场遭遇寒冬的现象正越演越烈。“低成本,薄利多销是山寨机畅销的最大法宝。”一些小商户只需购买廉价芯片、外壳、电池配件,每天靠手工就能做几百台高仿机。“山寨机”的成本低得让品牌机望尘莫及。

“买山寨机变成时尚,卖山寨机的商贩也越发明目张胆。”目前,很多通讯广场、通讯城等地已经形成家喻户晓的“山寨机大本营”。同时,还有数以百计的“手机串串”,每天游荡在各正规卖场门口,游说市民购买山寨机。

据一位业内人士介绍,近几年以来,“山寨机”进入电子城以来,虽然仿冒货常出现质量问题,但时尚的外观和便宜的价格还是让消费者趋之若鹜。一些商家还为“山寨机”推出了配套服务:有质量问题,3个月内直接换新机。

“卖正牌货利润太薄,我也是被逼上梁山的。”一些山寨机批发商这样说,自己曾经经营品牌手机四五年,实力难以和大型卖场竞争。近两年来山寨手机的入侵更让他举步维艰,无奈之下只好也加入山寨大军。很多卖场由于高额租金和员工工资的压力,也开始“饮鸩止渴”,不顾卖场形象摆出了“山寨机”销售专柜。

“山寨机”的热销不是偶然的。“山寨机”的生产者、销售商、设计人员很懂市场,他们很了解消费者的需求和消费心理。他们推出的产品的特点,比如外观新颖、功能全、待机时间长,价格便宜等等,正是消费者需要的。

“山寨机”的款式翻新很快,很契合喜欢变化、喜欢新事物的年轻人的心理,“山寨机”体现出的其实是一种快餐文化。

“仿冒山寨机越演越烈,很大程度上挤压了正规卖场和企业的生存空间。”然而,这一切我们不得不说是由于高科技和信息产业的发展太快导致的。一款新的手机出来,少则一二千,多则几万块。然而,用了还没有几个月,新的款式又出来了。花了那么多钱买的新手机,马上被取代,内心难免有些许不服气,不如买个几百块钱外观一模一样的山寨机用,不喜欢了,过时了,大不了也是几百块钱的事情。而“山塞机”的研发人员更是厉害,一个新产品刚刚上市,第一时间便能研发出与品牌手机一模一样的东西来,我们不得不感叹科技发展的迅速。迅速的同时也带来了一些浮躁的心理,“拿”别人的东西赚自己的钱,想赚快钱,甚至不计后果……不管科技怎样发展,我们应该让它带动的是中国经济,是国民生活的改善,而不是一味赚钱浮躁心理下的投机取巧……

国内品牌手机生产、销售企业,应该把“山寨机”的“崛起”当作一次挑战,“山寨机”有种种不规范的地方,但是它了解、迎合,甚至引导市场和消费的能力,“山寨机”应该用这种能力去踏踏实实发展更多的中国自主品牌,“造福”消费者,而不是一味的“抄袭”“模仿”别人的东西——只图“快”带来的金钱,而不图“名声”和发展。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