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始终是吴宇森

明暗:源于影像的微琐絮语 作者:马家辉


始终是吴宇森。

《赤壁》真的有像林奕华说的那么可笑吗?

或许视乎跟什么电影相比了。譬如说,若跟杨紫琼用英文念秦朝咒语的《盗墓迷城3》比较,《赤壁》其实拍得非常严肃,严肃到让观众几乎忍不住隔着银幕向导演喊话:与其把电影拍得有如“向张彻致敬”般地回归二十世纪六十年代的港产片水准,何不放开怀抱,多加创意,例如改编故事说曹操挥军南下其实是想把细皮白肉的诸葛亮抢到手?或者干脆把电影“周星驰化”,恐怕较易赢得更多的掌声。

《赤壁》很明显采取了“张彻式镜头”作为拍摄主题,男主角一开口,镜头便来个推前特写,再配上轰隆锣鼓声响,令银幕上的男主角们都像狄龙再世、姜大卫重现、傅声回魂,怀旧味道充沛。

至于那些白刀子进、红刀子出的洒狗血场面,亦是张导演的不传之秘。吴宇森终究是“出张门”系的好学生,不会因为去了好莱坞一趟而忘祖弃宗。

是的,虽然娱乐性远远比不上《盗墓迷城3》,《赤壁》也不是完全没有“周星驰式”逗趣场面,说不定吴宇森也自觉《三国演义》的故事过于沉重,故在细微处加插些琐碎喜剧,像躲在暗处搔一下观众的胳肢窝,让他们开心哈笑。

有没有注意到开场时那些逃难百姓?衣衫褴褛,扶老携幼,低头疾走,然而十个有八个在脸上挂着笑容,有一位阿叔还在一边笑一边用左眼偷望镜头。

又有一位肥阿婶,亦是眉开眼笑,比较像由东村走往西村替人做媒而不是逃难。更好玩的是,到了电影半途另有一场逃难戏,这位阿婶又出现了,同样的嘴角笑容,同样的走路步姿,相当具备“一致性”,充分显示吴宇森十分强调“视觉统一”的“电影美学”。

嗯,对了,吴大导演昔日拍英雄电影,经常喜欢像希区柯克般在片内现身十秒八秒。这次是否照办煮碗?其中一个笑着逃难的老百姓,是否即为他所扮演?周瑜那队乌眉瞌睡的士兵的第一排第五位,会不会就是他?抑或,经由特技处理,他其实就是那只看起来有待去修身堂报名瘦身的肥白鸽?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