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咖啡与哲学》:译者序

咖啡与哲学 作者:(美)布鲁斯·沃勒


译者序

和大多数西方哲学导论著作不同,沃勒的《咖啡与哲学》一书采用了对话体进行写作。在中西哲学的源头处,对话是伟大的哲人们表述思想时最常用的方式。在柏拉图呈现的苏格拉底与希腊青年的对话中,我们聆听良知的呼喊和真理的教诲;在《论语》记载的孔子与弟子们的对话中,我们寻求君子之德和成人之道。不过,随着现代学术体制的建立,对话体作品渐渐被逐出了学术的领域,取而代之的是规规矩矩的程式论著。在现代学界,像1942年庞景仁先生以《马勒伯朗士的“神”的观念和朱熹的“理”的观念》一文而获得法国巴黎大学哲学博士学位的事情已经越来越少。如今,我们可以提起的,也许就只有1991年丹尼尔·贝尔(DanielBell)向英国牛津大学提交的博士论文《社群主义及其批评者》(CommunitarianismandItsCritics)了。

因此,沃勒的这本《咖啡与哲学》既是对西方哲学导论著述方式所进行的一次变革,其实更是一种回归。生于对话,死于独白。哲学不是私人的独白,而是围绕永恒的哲学问题展开的思想与思想之间的对话。作为西方哲学导论,沃勒书中的对话围绕一些永恒的问题以一种自然演进的方式呈现了西方哲学史中的观念、论证、反驳、批评、诘问和回答。书中的对话不仅能自然地呈现伟大哲人们的理论和观念,还能自然地把众多的哲学问题串在一起,激发我们对不同的经典理论进行比较和检验,进而直面问题本身,作出我们自己的思考和回答。

至于这篇哲学对话的主角,沃勒选择了三位当代大学生来展开对话。这三个大学生是亲密无间的好友、知己,但由于存在着不同的社会背景、知识结构和文化信仰等差异,他们之间的对话才显得必要而且可能。任何理性的对话,必须要以差异和宽容为前提,而这二者的功用在这三个大学生身上得到了很好的证明。差异使得对话在一种交锋之中跌宕展开,而友谊则保证对话不会被恶意和敌对所伤害。于是,在他们的对话中,哲学、科学、宗教等众多主题从三个大学生各自所代表的思想倾向和思考视角出发,进行着碰撞、辩驳、交流与渗透。在经受思想交锋的过程中,我们又能感受到轻松、机智、幽默和善意。这就是本篇对话所真正向我们传达的——重要的不是思考的内容,而是思考的态度和方式。因为思考本身才是生活的意义所在,“未经审查的人生是不值得过的”(苏格拉底语)。意义不来自与外界赋予,而来自于生活本身。

希望在这三位青年的陪伴下,我们能够开始一段在哲学殿堂中的思想旅行,也能够在人生的旅途中将思考随身携带。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