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吃肉有什么不对(1)

生活的意义 作者:陶黎宝华


对于香港人来说,饮食方面的享受可能是他们日常生活中最为重要的一部分。对于一个香港本地人来说,没有包括如家畜、家禽或海产品等肉类的饭菜可能不会被认为是美味可口的,而一些大胆的食客还会寻求各种奇珍异味,从鲸鱼到蝎子。在香港这个人们如此习惯于吃肉的地域,对人们是否应该吃肉、食用其他动物是否道德这一问题提出疑问是一个艰巨的任务。但是流行从来不应该是一件事正当的理由,因为一个流行的观念可能是错误的或被误解的。本讲的目的在于说明如何从道德方面思考,以及怎样将道德观念应用于我们身边的某些事情,例如吃肉。

印象的颠覆

当吃肉在我们的社会中作为一件如此平常的事情,大体上它就不再是一个现象。相反地,我们有过各种不同形式的关于吃肉的印象;对我们来说,在一般的印象中肉类是颜色鲜艳、美味、营养并且易得的。

这种印象进入讨论的原因是它们并不像看起来那样无辜和正常:我们餐桌上

“美丽的”火腿只是我们整个吃肉习惯所带来的东西中的微小的一部分。问题在于那是一个非常靠不住的印象。要了解为何会如此,我们需要关注火腿来自哪里。对于一个普通的香港市民而言,最直接的答案是火腿来自超市。事实是,我们所能接触到的肉类产品中被整洁包装过的比例正在增长,这一事实削弱了我们这样的认知:在那些提供鲜肉和血产品的动物,比如猪或鸡,变成我们的食物之前,它们还需要被养殖、屠宰和处理。

此外,一个香港市民还可能有这样的印象,肉类产品的包装上画着“快乐的”动物。对这种印象的毫无怀疑的认同能够越过我们的理性判断,在这个意义上,频繁接触这样的图像是危险的。只需片刻的思考就会使一个人意识到,相信作为食物被饲养的动物如所描绘的那样快乐是荒谬的。因为,被饲养在笼子里的动物失去了它们的自由,而且很容易被提前杀掉。

真相:动物们的痛苦

可以理解,肉类和动物产品的生产者不想让消费者知晓这一产业中那些令人不愉快的方面。但真相是在当今的社会中,作为食品或为了其他的目的而进行的动物养殖已经造成了数以百万计的动物的巨大痛苦。

由于对动物产品如肉、蛋、奶的巨大需求,出于经济目的的动物养殖不再是小规模地在农场里进行。举一个养鸡场的例子:为了把大规模养鸡的成本最小化,大量的鸡被塞进封闭的多层笼子。在这种环境下,一只鸡在短暂的一生中,想要在户外自由地活动是不可能的。笼子里拥挤的情况同样使得一只鸡一生连充分地舒展一次翅膀都不可能。

因为鸡是一种对其生活环境十分敏感的动物,这种恶劣的生存条件明显地给它们造成了伤害,如彼此间的暴力甚至同类相食之类的异常行为,在它们当中已经不再罕见。

不必关注更多的细节,需要指出的是,其他动物,如猪、牛、羊的命运并不比鸡更好。比如猪和牛被限制在狭小的空间之中,从没有自由活动的机会。在大量案例中,当动物们要被屠宰时,它们必须忍受巨大的痛苦。例如,因为人的疏忽等原因,很多动物被丢下直至痛苦而缓慢地死去。

动物能够感受到痛苦,这是毫无疑问的,特别是“较高等的”动物,如哺乳动物和鸟类。而对那些具有更高智力的动物(比如猪),它们被运送到屠宰场时所受的外伤带给它的痛苦很可能伴随着关于恐惧的体验,这一点也是可以设想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