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怎样理解苦难(1)

生活的意义 作者:陶黎宝华


我们先来回顾一下人们在理解苦难时所持有的不同观点:(1)否认苦难的存在;(2)相信苦难是辉煌的前奏;(3)主张经受苦难是对道德高尚的人的基本训练。我们将检验塞内卡(Seneca, 古罗马思想家)、老子、孟子的主要思想,以及大屠杀幸存者维克托. 弗兰克尔(Viktor Frankl)* 的个人反思,看看他们能否证明以上三种观点的正确性。

引言

如果我们的生活中有什么是一定存在的,那就是经历苦难。可怕的东西甚至在一个人真正“知道”之前就会发生,比如早产儿的死亡;而且即使人们失去了感受痛苦的能力,也会继续遭受痛苦,比如美国前总统罗纳德. 里根(Ronald Reagan) ,在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段时间所遭受的痛苦。如果这个不完美的世界上还有什么真正的平等,那就是我们面对苦难时同样脆弱。对于那些感受到痛苦的人,他们确实可能会说:“为什么是我?”对于那些不再能感受到痛苦的人,他们的亲戚朋友可能会说:“为什么是他们?”如果人们注定要遭受苦难,那么苦难为何而存在呢?它有什么好处?又有什么意义呢?总的来讲,有四种痛苦是人们尤其难以忍受的:

生命循环过程中所固有的痛苦:疾病,特别是绝症的痛苦;死亡,特别是孩子夭折;衰老,特别是老年痴呆。

意外事故:交通事故,飞机坠毁,雷区爆炸。

自然灾害:地震,比如1976 年的唐山大地震;流行性传染病,比如“非典”和禽流感引发的恐慌。

故意且恐怖的罪恶:种族清洗,比如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被纳粹屠杀的犹

太人(大屠杀);恐怖主义,比如“”袭击。毫无疑问的是,上述的苦难都引起了巨大的痛苦和不可挽回的损失,带来了

*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病学家,意义治疗与存在主义分析的创始人。由于他是犹太人,1942—1945 年间被辗转关在多所纳粹集中营,其家人全都死在集中营,只有他一个人成为了幸存者。——译者注

泪水和悲伤。但是引起我们关注的,不是它们的规模,也不是每个人平均受到的痛苦,而是它们的缘由不可思议。确切地说,它们或者是没有明确的犯罪者或者犯罪动机,或者是纯属无辜的受害者的痛苦,或者是受害者遭受其本不应遭受的痛苦。比如,那些死于“非典”或者在“非典”流行中幸存的人有理由追问,这种病毒是从哪里来的,它为什么会存在,它使一千人丧生有什么益处。其次,关于那些由已知的组织出于明确的目标所施加的痛苦,比如纳粹对于犹太人的种族清洗,我们的疑惑是这种犯罪和邪恶的动机是怎么被人类安排出来的,且能如此之巧妙地在完全无辜的受害者身上实施。即使我们退一万步来讲,假定犹太人犯过一点应该受到惩罚的小错误,也没道理让他们遭受集中营、毒气室、高强度体力劳动、流放等折磨。

苦难值得我们关注,因为它的存在显然违背了我们对于正义和秩序的直觉上的理解。它的出现和分配是那么的随意和不公平,以至于我们按照通常符合逻辑与道义的推理根本无法理解它。如果很不幸的是这种不可预测的苦难要一直伴随着我们,那我们就需要知道该如何最恰当地理解它,以及如何与它安然共处,以便不让我们自己发疯。哲学家、神学家、小说家以及尝试应对苦难的幸存者们都试图去应对苦难的挑战,他们想要解释苦难,并追寻它的意义。他们对于苦难的问题提出了两个主要的解决方式。首先,他们问: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