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我们怎样理解苦难(5)

生活的意义 作者:陶黎宝华


苦难是好运的前奏

这种论述归于道家思想和许多流行的中国俗语,比如:

塞翁失马,焉知祸福。

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我们暂且不管它们的意义在不同的语境中会有所不同。只要不被过分地引申,它们就可以被用来说明:我们完全有道理相信未来的光明;不公正和不幸不会总是占上风;苦难可能是好运的前奏。反之亦然。人在遇到苦难时,承受并渡过苦难,而且相信那些不开心的经历很快就会过去,然后更好的事情就会来临。

好运气总是跟随在坏运气后面吗?

难怪,遭受苦难者总是希望快点挺过去。对于那些经历着苦难的人们,如果假设厄运后面总是跟随着好运,幸福以及有意义的人生可能真的只存在于未来中。但是后来的好运怎么就能使之前的苦难公正而有道理,这就不太清楚了。首先,上面的内容说明苦难和好运之间只有偶然的关系而非因果关系。相信苦难之后会有好运只是一种符合简单的概率规律的合理推测。甚至出于纯粹的猜想,我们都能够确定,原则上讲,至少有50% 的可能性在苦难的后面是好运,这和考试不及格之后获得及格以及丢失一匹马之后又获得一匹更好的马的概率是一样的。但是,这条概率原则也告诉我们:有相同的可能性厄运之后还是厄运,考试不及格之后还是考试不及格,丢失一匹马之后又丢失一匹马。换句话说,在纯粹的数学意义上,我们是否首先感受了痛苦和后来有没有好运是不相关的。之前的苦难和之后的好运之间的关系是偶然的,就如同生了一个男孩之后再怀一个女儿。相信苦难之后会有好运是一种盲目的乐观,至少也是一种不负责任的猜想。我们不能这样解释苦难,更不能证明它是合理的,如果后来真的有好事,那也是偶然而非必然。第二,即使苦难之后好运真的很可能发生(多于50% 的可能性),这也只是一种统计学的解释,而没有对因果关系加以说明,没说明为什么灾难会引起好运。比如说,即使所有已知和被记录的历史能支持它们之间是统计上相关的,我们还是难以想象为什么和平会紧随在残暴的战争之后,在痛苦的病症之后会健康,在饥荒之后就能获得丰收。苦难和好运之间显著的高相关可能会使我们更加准确地进行估计或者使我们的乐观不那么盲目。但是这远远不是因果关系,不能解释为什么苦难后面一定跟随着好运。热忱的维护者可能会说,或许我们应该更有想象力,而且相信最邪恶的力量或者罪犯以及灾难都会时不时地歇一阵,所以大多数受害者都会在不幸之间有一段平和期。他们认为,好运和苦难轮番地光顾我们。如果这两者总是在一起,一个不会离开另一个而单独出现,那么其中一个就可以看做是另一个的前提了。如此,苦难就能被解释了,甚至还被认为是合理的,因为好运总会紧随其后。但是这种说法很可疑。这使我们直接想到第三点,也是最基本的质疑:

为什么幸运和倒霉会交替地出现?

为什么悲剧在前面?

在没有苦难的前提下,我们能不能有好运,不管这种好运是多么的微小?

毫无疑问,战争与和平总是并肩而行,疫病和健康也是不能分开的孪生子。但是我们想一想,它们其中一个在另一个后面出现,这其中真的有逻辑关系吗?使它们成对出现真的能在道德意义上有收获吗?原则上讲,没有杀戮的世界,没有“非典”和癌症的健康生活完全是合理的。苦难和好运之间永恒地交替出现既不充分也不必要。毫无疑问,如果有战争和疫病,在它们之后出现和平和健康会是一种很大的安慰。但是这种想法有安慰作用并不代表有推理的作用,也不能证明我们的苦难是合理的。简而言之,好运总是紧随灾难,但并不是必须先有苦难才有好运;苦难后面应该有好运,但是苦难不能因为好运就成为合理的。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