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濒死经历:站在死亡的入口处(1)

最后的舞蹈:关于死亡 作者:(美)德斯佩尔德


8 濒死经历:站在死亡的入口处

在所有文化的文献资料和口头传说中,差不多都可以碰到有关在另一个世界旅行的故事。旅行者可能是一位英雄、萨满教僧、预言者、国王或者只不过是一个终有一死的凡人,他穿过死亡之门,然后给活着的人们带回来信息。这种旅行的例子包括使徒穆罕默德升天、以诺(Enoch)和使徒保罗在天堂的见闻以及奥德修斯和吉尔伽美什在阴间的史诗性冒险经历、苏美尔人战争和爱情女神艾娜娜的降格。

卡罗尔·扎列斯基(Carol Zaleski)确认了3种形式的冥府旅行:(1)走向阴间的旅行;(2)升上更高境界的世界;(3)古怪的航行[69]。扎列斯基说,所有这些旅行的常见线索是“故事”,每个故事不仅由看来是象征性经历的普遍法则构成,而且还由一定文化的特殊体验构成。对于未来生活的信念历史地建立在宗教体验的基础上;今天,濒死经历往往被人们引证为来世信念的一种根据[70]。濒死经历(NDES)被定义为“带超自然成分和神秘成分的深刻的心理活动,一般发生在临近死亡的个体身上,或者肉体或感情受到严重威胁的状态下”[71]。

(P.512插图的文字部分)

(1)今天为了上“展示和讲述”课 ,我从来世拿来了一个纪念品!是的,你们听好了!同样令人惊奇的是我自己昨天下午的故事,当时我实际上厌烦得死去了!

(2)当时我正做家庭作业呢,突然倒了下去!我觉得自己站起来了,能够看见地板上我起皱的躯体。我在一道亮光中漂了起来,进入了另一个世界!

(3)最后,我的心脏重新跳动起来,我又活了过来……可是没来得及归还这个玩意儿!

(该图中右边的一句话——译注)“一个游戏拉线盘?”

(4)(左)那儿也很烦人。

(右)还是让我们想想家庭作业吧。

(5)“卡尔文和霍布斯”,比尔·沃特森(Bill Watterson)绘画,1990万国出版社辛迪加版权所有

1975年雷蒙德·穆迪(Raymond Moody)的《死后的生活》(Life After Life)的出版,激发起人们对冥界旅行的普遍兴趣,特别是对濒死经历的普遍兴趣。由“到阴曹地府转了一圈”的人叙述的这些报道,有力地吸引着我们一瞥奇异的或者科学无法解释的生存秩序,它们似乎超越了生物学生命的界限。有些人把临死的体验看做人死后犹存的证据。另外一些人将心理学或神经精神学的原因归之于NDES,把它们描述为面对威胁生命的危险时作出的自然反应。一次有代表性的濒死经历都有哪些成分呢?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