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1节:推荐序 未来为什么是湿的(1)

未来是湿的 作者:(美) 克莱·舍基


推荐序

未来为什么是湿的

《互联网周刊》主编姜奇平

伊凡娜丢失了手机,拾到者不还。

这件小事在网上迅速成为人人关心的热点,一种看不见摸不着、无组织的组织力量,将众多角色一一卷入进来。事情闹大了。

类似的故事在这本书里还有很多,其实讲的就是未来的组织方式。

在克莱·舍基笔下,微软软件与开源运动在组织方式上的区别,象征着旧组织与新组织("没有组织的组织")的区别。

这其实也是软件与湿件的区别。湿件(wetware)这个词,由鲁迪·卢克(Rudy Rucker)1988年在《湿件》中首次提出,后来成为新经济增长理论的一个术语。新经济增长理论把知识分为"软件"和"湿件"两种类型。"软件"也称"思想"(ideas),是编码化的、储存在人脑之外(如书籍、磁盘、录音录像带等)的知识;"湿件"也称"技能"(skills)或"只可意会的知识"(tacit knowledge),是储存于人脑之中、无法与拥有它的人分离的知识,包括能力、才干、信念(convictions)等等。我们可以把湿件理解为是处于生命状态的东西,它和软件可以保存于无生命的代码状态不同,和包括机器、设备在内的硬件更是不同。所以说,微软在软件的维度中存在,而开源运动在湿件的维度中存在。

从更广泛的意义上说,前现代的组织,是按硬件的方式组织的;现代的组织,是按软件的方式组织的;后现代的组织是按湿件的方式组织的。所以,未来是湿的。

湿是很具体的,但是说未来是湿的,就显得很抽象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