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2010世博未来城(2)

潮爆中国:新新中国城市文化笔记 作者:李照兴


简单来说,如果浦东那边的世博中心建筑群将作为新的会议及展示中心,浦西这边以高塔为焦点的绿化区,就会变成一个新的住宅生活区,公园也当然会公开给全上海市民。同时意味着,上海正中心可能南移:由于老上海的中心其实只在淮海路、徐汇区、静安区一带的所谓“上只角”,世博留下的城市南面的绿化带,将成为市中心扩展的必然方向。

如果简单地说,世博留下甚么?是一群商用活动建筑,一个大型沿岸绿化园区与一个楼盘。这种说法是可悲的。世博的口号是:“城市,让生活更美好。”它责无旁贷要成为理想城市发展的代言人。

科幻上海来得太快

“为甚么要生活在城市?反正已过了那种盲目追求发展的时期。”城市人不断问这句话。而世博中心留下的伟绩,普通市民可以享用吗?以上海传统的区域观念,浦西人不过浦东,上只角不去下只角,新的绿化区亦难以成为区外日常老百姓的生活一部分。但世博中心作为一个未来城市的发展标本,起码可担当以下这些任务:

它示范了节能、注重环保的建设策略重点(世博中心运用了多项水冷、太阳能的环保结构,包括江水循环降温技术、地源热泵、雨水收集等节能技术);它展示了城市散点绿化的重要性(在不同的区域建设绿化带空间,区域发展以此为焦点散发开去,平衡了建筑与公园的密度);它也体现了有效率的运输及人流系统,在大型集体运输系统外另辟蹊径(世博组织正研究园区内发展类似巴黎的单车租借计划,将来亦鼓励区内的生活可通过单车来解决集体运输的挤拥和环保问题)。

看.世博那非常科幻的蓝图,似乎塑造了一个城市的典型,像在说:未来城市就一定是这个样子。但所谓城市生活,真的只有这种科幻想像吗?世博园区规划的方便在于它可以肆无忌惮像玩 Sim City 一样从无到有,方法主要是收地拆旧厂房然后兴建全新建筑,而非翻新旧区,所以不涉及复杂的拆迁问题。然而,将来真正要活在其中的人,显然不是在玩“第二生命”。他们将带着对过往街坊生活的记忆,变成另一个人,活在一个陌生的科幻之城,一脸怅惘。同样,由零开始从新打造一个地区是容易的,就像建一个新市镇,但如何改善城市旧区的生活,让公民能够分享城市进步的果实,才是问题所在。

上海的弄堂正在消失,老房子被高价卖去化为高消费的时尚餐厅,这些,都逐渐跟最普罗的上海市民脱离关系。典型的老上海人走出街头,满目工地到处拆楼尘土飞扬,皱一皱眉又缩回自己那不知还可待多久的弄堂院子。他们跟这个城市的发展无关,甚至只等着在弄堂终老。新上海人抬头见日日新的楼盘,想往着有一天搬进江景住宅。也许要等足足一两代人的消亡,才洗擦得去大家对老上海街角伦理的记忆,但上海一切都来得太快。2010 不等人。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