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正在职场上的你,在工作上遇到了升迁瓶颈,认为要回学校进修才能对长远的职场规划更有利,那么你会如何盘算呢?
是“我现在年收入超过10万,如果辞掉工作去读研究生,那就一切归零了。不过我很确信,等我花两三年念完学位回到职场之后,我的身价会翻两倍以上,所以这是值得的。唯一要想的是:这两三年我要靠什么活下去?靠积蓄一定是不够的,如果打工兼职半工半读也是办法之一,不过很可能影响拿到学位的进度。想来想去,还是搬回家和爸妈一起住最好,毕竟他们年纪大了也需要照顾,而大家住在一起开销也比较少。虽然这几年压力会很大而且日子会很无聊,可是我认为是值得的。所以,辞去工作再去进修并不是不可行的选择”,还是“我真的超想再去进修的。想想看,这家公司给我的待遇真的很差,几年都没有加过薪水,我的人生可不想埋葬在这里。可是,我有什么办法呢?我每个月的开销和这份薪水刚好持平,如果我没有这份工作,不要说我的保险基金都付不出来了,连吃饭都会成问题。算了,反正这就是我的命,注定要庸庸碌碌过完,没什么好说的。真怨恨当初我妈没有鼓励我继续读研究生,害得我现在后悔都来不及,这一切只能怪我妈”?
很多人在自己面临抉择的时候,都会先从逃避的角度去思考。这是人之常情,因为逃避和安于现状,能让人得到比较多的安全感,也代表了一切会“不能更差”地持续下去。所以在我们作决定的同时,会找到非常多的理由、借口,让自己不管怎么推论,都会倾向“比较容易做到”的那个决定。
例如:明明是自己不爱的男人,可是因为不想一个人过日子,就找了很多借口继续和这个男人在一起,可是在一起了之后又不断地对两人相处的现状感到挫败和愤怒;明明是一个自己很想要追求的对象,可是因为害怕被拒绝,所以也找了许多借口,让自己连第一步都跨不出去。
如果这个时候有旁人给予客观的意见,那是最好不过了。只是我们的内心早就有了比较好逸恶劳的决定,所以不管别人分析得多有道理,最后也不能改变你的决定。
如果你能够了解自己在作抉择时惯用的思考逻辑和方向,或许就能比较清楚认识到自己老是作错决定的问题在哪里,那真的不完全是命运。建议你找自己曾经作错的一个重大决定,想想自己当初作这个决定时是如何思考的,或许就会发现当时的判断在哪里出了问题,还是判断根本没有出问题,问题在于你给自己的借口太多,所以选择了一个好逸恶劳的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