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不平凡的乔(1)

超越财富 作者:(美)尼尔·卡夫托


我算不上铁杆棒球迷,可是,连我都称他“乔”,人人都叫他“乔”。他仿佛就是住在隔壁的邻居,同一街区的伙伴。他既像尊长又像朋友。对成千上万的球迷来说,他是如此熟悉而亲近,当他们见到他时,会大声叫喊:“好伙计,乔!”可是,他和这些人素昧平生,从没握过手,也未曾亲耳听到过他们的祝福。

乔?托尔是每个人心中的典范。当投手搞砸了一局时,他会前去安慰;当球队大获全胜时,他也会喜极而泣。在运动场上,他毫不掩饰自己的感情,还时不时地低调幽默一把。他给人的感觉舒服极了,绝不矫情造作。

我知道这样听起来有些老土,但作为一个意大利裔美国人(还夹杂着一点爱尔兰血统),我真的为乔感到骄傲。他是好样的。经历了那么多磨难,他的尊严和那股子决心始终没变。

他是我们的榜样。不自艾自怜,也不怨天尤人,多大的难处,都自己扛。

他从容的气度和强大的自制,也许是在童年时形成的。儿时的他生活在纽约的黑人区伯克利,他体重肥胖而自尊心极强。显然,乔缺乏哥哥弗兰克那样的运动天赋,这些天赋让弗兰克加入了一支重要的棒球联队。在那些早年看过乔参加棒球比赛的批评者眼中,年轻的乔?托尔仅仅是个毫无速度可言的胖小子。

面对如此巨大的困难和障碍,许多人对他持怀疑态度。要在很短的时间内证明自己的实力,还有许多问题亟待解决。然而事实证明,他做到了,让所有人都对他充满信心。

他追随哥哥加入了美国职业棒球联盟。2001年《财富》杂志刊登了一篇关于乔的传略,文章称赞乔,罕见的激励运动员的能力,并把原因归之于他本人曾经当过运动员,而且是一位极其优秀的运动员。

他穿着运动服度过了16个年头,多半时间在亚特兰大勇士队、圣路易斯红雀队和他加盟的第一支纽约棒球队——大都会队担任接球手。这段经历让他明白了什么是低潮(它们怎样来,怎样去),什么是击球率(它们如何起落)。这段经历当然也让他学会了如何与难缠的队员相处,又怎样应付苛刻的老板。亚特兰大的特德?特纳和圣路易斯的奥古斯特?布希三世被认为是棒球界最强硬的两个老板,他们对乔所做的每一件事都要仔细考察。当他是队员时如此,后来乔当了经理时也一样。

乔还遭受了大哥罗科英年早逝的打击。稍后,他的另一个哥哥弗兰克又身患重病,绝望地等待着心脏移植。现在,弗兰克已退休。

帮助乔承受了这一切打击,并最终走出低谷的,是他的家人间异乎寻常的亲密关系。托尔的家庭就如同我们每个人的家庭,可它又和别的家庭不同。在经历了所有这一切之后,他们仍然和睦融洽,互相帮助,彼此扶持。

当乔从队员转成教练后,他遇到了更多的问题。因为这个转型非同一般,需要与做队员时完全不同的技能。在来到扬基前,他作为经理曾三次被自己效过力的球队解雇。在他为大都会队、勇士队和红雀队服务的那些年,他的失败次数超过一千次。

对他的指责每次都一样——他与队员们的关系过于密切,他对他们娇宠多于激励。

就在这时,扬基队的老板乔治?斯坦布雷纳为乔在布鲁克林区提供了一份更重要的工作。

乔说,好运总是这样降临。可我却认为机会只垂青那些付出最多、努力最多的人。乔的这次特殊机会是他凭自己的辛苦努力赢得的。他在棒球界辗转十多年,在一次次“失败”和被解雇之后,他终于迈上了自己事业生涯中最重要、最具有挑战性的岗位。

他当上了纽约扬基队的经理,这是棒球史上一支最著名、最成功的球队。即使以特纳和布希的标准来衡量,它的老板也是极其严厉、极其苛刻的。

托尔的批评者们认定,他在布鲁克林的日子长不了。可不是嘛,想想看,这个性格平和、谨慎的家伙,从来不会吹胡子瞪眼,怎么可能在斯坦布雷纳手下干得长久呢?斯坦布雷纳的人生使命似乎就是打垮他的经理们。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