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伯纳德·麦道夫——一骗30年(3)

金融史其实很有趣 作者:赵涛


麦道夫深得“庞兹骗局”的真传,用新投资者的钱,给之前的投资者分红。

“庞兹骗局”(PonziScheme)一词源自1903年移民至美国的意大利商人查尔斯·庞兹。他在美国混不了几天,就跑到加拿大,因开假支票入狱,却写信给他母亲,谎称谋得一份典狱长“特别助理”的职位。

1919年开始,庞兹策划一场骗局,他先向人推销一项“利多”的投资,宣称能够利用国际邮票券定价上的差价漏洞,可在45天内获得50%的投资获利或者90天内投资金额可翻出两倍,来引诱投资人。事实上,所谓价差漏洞根本无法实际获利,因此庞兹转而利用他的客户,持续把新投资人的金钱拿来支付高额的利润。在6个月内就有大约4万人投资了1500万美元。

庞氏骗局最终被一位记者揭穿,再次锒铛入狱。坐了3年牢,庞兹贼心不死,又以200%的红利吸金,在佛罗里达州搞房地产开发,结果是重回班房,最后被驱逐出境,穷困至死。

麦道夫继承庞兹“裸泳”的衣钵,比庞兹有过之而无不及。他的所有诈骗活动都冠以“内部消息”这个极为神秘的词头。

纽约曼哈顿中城第三大道885号,地铁站出口上方,有一幢红色的椭圆形的被称之为“唇膏大厦”的摩天大楼,这幢大楼的第19层就是麦道夫处理经纪业务的公司,18层容纳行政管理部门。

而17层,则是“内部消息”的发源地,麦道夫一人独包此楼层,在此开办秘密的“证券咨询业务”。他深锁一切报表,操控全局。平时他在与员工谈话时,也不讨论投资问题。据2008年1月上报的数据,其证券咨询业务的规模高达171亿美元。如此庞大的投资额都是被麦道夫的月增长1%~2%、十几年直线上升的高赢利给吸引过来的。

靠着“内部消息”,麦道夫征服了众多美国与欧洲的机构投资者,很多精明无比的对冲基金管理者、专业投资人士、亿万富翁都成了麦道夫的“瓮中之鳖”,被麦道夫玩得团团转直至血本无归。其中既有花旗集团等超级金融机构、荣获奥斯卡金像奖的大导演斯皮尔伯格,也有拥有纽约《每日新闻报》和《美国新闻与世界报道》的地产大亨朱克曼。目前已承认被麦道夫“套牢”的人还包括美式足球队费城老鹰队的前老板布拉曼、职业棒球纽约大都会队的老板威尔彭以及GMAC金融服务公司总裁梅尔金。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