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十六:新人独眼(1)

九号房 作者:吴尔芬


王苟对犯罪心理学怀有浓厚的兴趣,从龙勃罗梭到戈德尔特、从弗洛伊德到格卢克夫妇,王苟都作过认真而细致的比较研究,并利用工作之便,作大量的案例分析。当王苟在《犯罪研究》、《青少年犯罪问题》等刊物上发表论文的时候,他在海源政法系统可以说是小有名气了,提拔成副所长之后,一连串的头衔更是接踵而来:海源市犯罪学会理事、海源青少年保护委员会委员、海源师专客座教授,诸如此类。看守所十几年来都是海源市政法系统的一面旗帜,传说闵所长即将荣升,政法委书记明确表态,接任闵所长的,非王苟莫属。

然而,王苟可以任意打开每一本犯罪心理学的经典著作,自己却像一本闭合的书。王苟沉闷、阴郁的性情叫所有的人犯惊悚,因为没人能够识透他的心思,“哑狗会吃人哪”,所有被他提审过的人犯都这么说。让人犯敬畏,这对一名管教干部而言也许是件好事,对自己朝夕相处的老婆而言,也许就是一场灾难了。

叶月的性格同王苟截然相反,她是一个热情开朗的人。跟所有小女孩一样,谈恋爱那会儿,叶月也认为王苟深沉、有男人味;如今叶月为人妻、为人母,成熟的女人都需要男人生活化。婚姻的错误在于,男人以为女人不会变才结婚,而女人以为男人会改变才结婚。结果是叶月改变了,不再崇拜王苟的深沉;王苟却没变,一如既往潜心琢磨他的犯罪心理学。所以,双方都犯了错误。

为了挽回错误,使损失减少到最小程度,叶月领着儿子王小杰离开了王苟。离开是逐步的,起先只是领着儿子住进了医药公司的宿舍。叶月的理由完全站得住脚:“小杰要上学,托儿所离看守所实在太远了。”

王苟在埋头做一张犯罪年龄统计表,答话时头也没抬:“唔,你们公司宿舍就在托儿所旁边吧?”

叶月的单车横杆上坐着儿子王小杰,后坐挂满了电饭煲、热水壶、脸盆和衣服。叶月就这么一路扶着走,她没敢骑,因为她要腾出一只手来抹眼泪。叶月不懂王苟的良心哪里去了,没有挽留她们母子,至少也该送送她们呀。走到医药公司宿舍,已经是半晌午了,叶月的心都伤透了、眼泪也流干了。

“世界上的任何男人都比王八蛋王苟强。”叶月想,“真的,包括站在宿舍门口的独眼吕崇军。”

吕崇军是个退伍兵,虽然户口在农村,由于是立过功的残疾军人,按民政局的优抚政策,吕崇军被安置在医药公司仓库当保卫。

医药公司大院靠街的一排楼房是门市部,中间是仓库,后边是宿舍楼。仓库夹在门市部和职工宿舍之间,会出什么问题呢?安全得很,根本不可能出问题。这就导致了吕崇军的游手好闲,一个大活人总得有点事干吧,顺理成章的,吕崇军成了门市部的常客。

门市部除了两个轮流坐诊的老医生全是娘子军,吕崇军的经历加上能说会道深得娘子军的欢心,再说老医生是靠不住的,镇一镇蛮不讲理的顾客、换一个灯泡、提一下货都能发挥独眼退伍兵的作用。

这天,吕崇军绕库房转了一圈,正准备去门市部闲聊的时候,遇到了迎面而来的叶月。叶月停下单车,吕崇军帮她卸下东西拎进房间。叶月心情不好,忙着给儿子整理书包,没跟吕崇军多说话。吕崇军也没走,像一堵墙那样竖在门口。叶月打点好儿子,准备送他去入托,人出来门却没有关。吕崇军随手要关,叶月回头说话了: “行军床帮我修一下。”

吕崇军于是独目炯炯,叮叮咚咚鼓捣起不知叶月哪里弄来的行军床。叶月回来了,行军床也修好了,吕崇军使劲往上一蹾,蹦抖几下说:“可以睡了。”

叶月关起门,摘下门背的毛巾抹抹汗水说:“一个人能睡有什么用?我要两个人能睡。”

叶月挂上毛巾,好像忘记了开门。吕崇军招招手说:

“一起来试试,保管两人也能睡。”

叶月坐上了行军床,坐上了就不再起来,把男女之间可以做的事都做了。叶月搂着吕崇军高大结实的身躯,除了有一点负罪、有一点羞愧,还有一点报复王苟的快感。吕崇军的甜言蜜语滔滔不绝,叶月不辨真假就被感动了,因为这些废话都是王苟从来没有说过的。美中不足的是,叶月自始至终不敢去看吕崇军的眼睛,那个空荡荡的眼皮实在叫她害怕。

世界上的坏事都怕第一次,比如赌博、比如吸毒,还比如通奸,突破了第一次,第二次就仅仅是个重复的次数问题,而不再是本质问题了。住在公司宿舍的都是年轻光棍、家在乡下的职工和请来的门卫,大家关起门来过各自的日子,事不关己相安无事。没有人在意吕崇军进来宿舍楼了,就像没有人在意谁又出去了。叶月不跟吕崇军说话,他们用身体交流,准确地说是用下体交流,因为叶月从不看吕崇军的脸。为了消除行军床吱吱乱叫所带来的负面影响,他们学会将草席铺在地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