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文字天才郭敬明,“榕树下”一鸣惊人(1)

青春散场:挚爱郭敬明 作者:一草


很多时候我都想,2000年要是世界上没有“榕树下”,我们的生活将会是多么的寂寞!

我如此感慨不是没有理由的,作为当时全球最大的中文原创作品网,“榕树下”创造性地设置了类似编辑部的机构,接受网友投稿,经审核后在网上给予发表,这样一个模式成了我们创作的动力,因为我们可以非常容易地通过“榕树下”将我们的文字呈现在别人面前,获得赞美,满足虚荣。

总之,“榕树下”是一个对我们这批写手影响很大的“故乡”,在那里充满了一切关于文学的美好想像。

2000年正是“榕树下”最为热闹的时候,不但网友众多,更是聚集了当时几乎所有的著名网络作家:安妮宝贝、李寻欢、宁财神、赵波、黑可可……哪个不是响当当的牛人啊!

那时“榕树下”的人气叫一个火,哪像现在如此凋零?2002年,“榕树下”被卖给他人,然后被一分为二,过了两年,又被转手。“榕树下”的垮台,彻底宣告了一个时代的结束。

那些牛人们也纷纷鸟兽散,安妮宝贝去了北京安心写小说,大嘴巴宁财神不知到了哪里折腾,倒是小眼睛的李寻欢挺出息,一直担当“榕树下”主编,几年来很是做了不少事,现在在图书界算是一名腕儿了。

前几天,我和李寻欢喝酒时,谈起当年情景,互相感慨,说恍然如梦。

停止感慨先,回到2000年,无论是我,还是郭敬明,“榕树下”都是我们发表文章的不二选择。时年18岁的郭敬明精力旺盛、下笔迅捷,几乎隔两天就能够发一篇文章,且质量均相当之高,让人啧啧称奇。

郭敬明写的大多是散文,他用一篇篇散文写着他高中生活的烦恼,写着他对小王子的偏爱,写着他对上海的浮想联翩,写着对音乐和电影的理解……毫不夸张地说,他的每篇文章都能给我们带来足够多的惊喜,因为他对文字的运用已经到了一个堪称华丽的境界,很多我们听都没听过的优美词语在他笔下能水银般地倾泻,溅起满地芬芳。

然而,在华丽的文字背后,他的文章更是充满尖锐的气质,对待很多抽象的问题,他总是可以用最简单的语言一针见血表达出来,让人在获得美的享受同时,更是拥有疼痛的快感。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

记得有人说过:写文章是需要天赋的,以前我还不太愿承认,现在我认了,郭敬明便是文字的天才,他对文字的敏感和把握无人能出其左右。

五年前是这样,五年后,依然如此。

文字上,他始终一骑绝尘,非常孤独。

郭敬明在“榕树下”发表的文章几乎每一篇都能上推荐,都会有上万的点击率,溢美之词自然不计其数:

网友路盲小鱼在回复《我们都是好孩子》说:

和你一样,我常常称自己为孩子,拥有着不斐的成绩和不羁的个性,喜欢看天空,但我害怕阳光,在多数人面前我会沉默,我相信我前世会是一只小羊,有着清澈的眸子和温暖的笑容,一脸温顺无辜的表情,你是除了安妮以外最令我心痛的人,每次读你的文章总会触到心中最柔软的部分,任忧伤肆意流淌,你的忧愁我全懂。

网友少年樱花回复《2000,我的泱泱四季》说:

看你的第一篇文章是《阴天》,只看了个开头,便想接着读下去了。因为你的文字看了有说不出的感觉,干净而落拓。接着,是想读你的所有文章。于是把你在“榕树下”的文章全看了,确切地说是每篇都看了很多遍。你的文字让我想到安妮,但不是纯粹的模仿。不敢相信你居然也是高二的学生,但因为是学生,所以感觉你的文字比较温和而贴近。但不知道为什么会一直感觉你和安妮有如此相似的灵魂。安妮说过我们一直都在流离失所。我也喜欢安妮,她的书我都买。我看你的文章的时候一直在想,有一天,你也出书,我一定会买的。今天晚自习之前,我像祥林嫂说她的阿毛那样,不厌其烦地一遍又一遍对我的同学说:“榕树下”里第四维的文字很感性。于是他们确定我是疯了。但很期待看到你更多的文字。

我坚信,郭敬明一定会在“榕树下”红起来的,我觉得这顶多只需要一年时间。

但是,做到这点,他才花了两个月,因为他的那篇音乐评论《六个梦》。

在这篇6000字的文章中,郭敬明酣畅淋漓地表现出他过人的才华及对文字的精湛运用技能,整篇文章犹如一首长诗般优美,观点却犀利无比。文章发表后,很快被推荐到首页,然后又以点击率第一名的身份入选每周精选。要知道,当时 “榕树下”每天发表文章是3000篇,每周就是两万篇。要想在两万篇中脱颖而出,难度可想而知。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