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大师谈通货膨胀(2)

访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大师论衡中国经济与经济学 作者:高小勇


记者:

中国好些经济学家想与您交换对通货膨胀的看法,您能谈谈吗?

莫迪利阿尼:

通胀是一件非常复杂的事,很难理解。如同中国,意大利也是如此。人们只看到名义利率,而不能发现其后真正的储蓄率。在意大利,比方说,当人们看到利率从15%降到5%时,真实利率没有改变,但人们将不再储蓄,因为感到利息率降低了。他们没有明白原来的高利率是由于通胀的存在。我要指出的是,这不仅对于个人是如此,对于资本市场上被认为是理智的法人也是如此。所以,通胀会导致公司价值的低估,因为人们往往根据名义利率而非真实利率进行资本化。

记者:

这是否可测量呢?

莫迪利阿尼:

是的。我确实发现,通胀会减低与储蓄有关的指标。你知道,我们以财产的变动衡量储蓄,或者说,储蓄是财产的增长。储蓄这一相关的衡量指标随通胀增加而下降,这就是通胀的后果之一,这是破坏性的。所以,我总是告诫政府的有关部门,慎用通胀手段。因为,其本意可能是通过高通胀推动高增长,但实际上却减少了储蓄,从而减少了增长。特别地,如果因此而使人们不再相信政府,那将是真正的危险。因为随着通胀上升,真实利率将下降,在中国,现在已达到20%,而利息率才10%左右,所以,真实利率呈现负值,这样,一旦人们发现储蓄使他们受损时,便将不再储蓄。我的意思是,人们将不再以定期存款的方式储蓄,定期存款对政府来说是一种非常有用的资金来源;人们可能去买汽车,买耐用消费品,或做其他各种事情,但人们将不愿储蓄,这是很自然的。

记者:

这样,一般而言,您会提出怎样的政策建议呢?

莫迪利阿尼:

对此,我认为。以通胀来推动增长是极其危险的策略。因为这将对储蓄产生消极影响,而它能否对投资产生积极影响,仍存有很多疑问。这里你必须对这个问题很小心,即并非通胀推进投资。事实上,是当你开始想要抑制通胀时,才会给投资带来抑制作用,因为,当你开始努力遏制通胀时,必将减慢发行货币,其直接后果是利息率上升,这将削弱投资。所以,在阻止通胀的过程中,一定程度的紧缩往往是不可避免的。所以,采用通胀促增长,可能眼前你能得到短期的利益,但在一定的时候你要为此付出代价的;并且,通胀越厉害,将来的收缩也就越严重。所以,我认为,这种政策是短视的。说到中国,我最近去过一次中国,有一件事给我留下了很深的印象,即有的通胀源于银行,即中央银行对其地方的分支机构缺乏有力的控制。如果我是中国的中央银行,我绝不会容忍那样,我允许金融机构吸收和利用存款,但将通过法律控制它。

记者:

有好些中国经济学家说中国的通胀是非货币性的,您认为经济发展过程中是否存在非货币通胀?

莫迪利阿尼:

毫无疑问,是的。任何推动成本增长的因素都可能导致非货币性的通胀,比如石油,又好比工资,在德国,就存在工资引起的通胀。如果工人们想得到收入中的更大份额,就会推动工资上涨。雇主们决定真实工资,而工人(工会)只能决定名义工资。这样就产生了通胀:因为工人要求增加工资,雇主便提高产品价格来弥补上升的工资成本,于是引发了通胀。如果有相应的货币增加,物价将上涨,工人的实际工资将因此得不到他们所要求的增长,于是他们将再次要求提高名义工资,那又将导致更高的物价。这样循环往复,通胀将不断加剧。但是,如果没有足够货币支持,通胀将逐渐减弱消除。可能会有高利率,投资减少及低的劳动生产率,于是,工资不再上升,价格也不再上涨。

记者:

所以,您是说货币政策可以用来控制消除非货币的通胀?

莫迪利阿尼:

不错,在德国,当由某处成本推动因素引起了货币性通胀,雇主,即企业很可能会试图抬高价格,由此进一步推动工资上涨。这样,我们有了三种通胀,即通胀可源自工资推动、公司涨价推动以及外部成本推动。人们总是想要维持工资水平,若人们的生活因为价格上涨而变得贫穷了,虽然表面上他的工资是增加的,人们也感到这要比工资减少好接受些。所以,这形成了一种追逐价格的状态,并加剧了通胀。

记者:

西南财大曾康霖说,您在《最适货币量论文集》中曾提出人口与货币需求的关系。他想了解:中国有12亿人,人口对货币需求有何影响?

弗里德曼:

我们并没有足够的证据去证明它们的关系。依我看,你不能就人口问题讨论人口问题。我们假设有两个区域,其中一个的人口双倍于另一个。这双倍于另一个的区域会有什么问题吗?单从人口看是看不出什么问题的。是“都市化”使得人口集中,而在美国,这样的变化使得对资金要求的顺序也产生了变化,通常来说,如果排除其他的考虑,双倍增加了人口的地区需要双倍的资金。请记住,谈到需要更多的资金是一个非常难说清的问题。资金意味着两样东西:一方面它是“纸张”而已,另一方面它体现了“购买力”。当我们要说“对资金的需求双倍增加”时,我们是在指真正具有同等购买力的资金的双倍增加。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