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辛亥年的枪声(3)

黄花落,黄花开 作者:刘东黎


到了这一天,温生才怀揣手枪,在谘议局旁的茶楼前,混在人群中等待时机。表演快开始了,一顶轿子越来越近,轿前的清兵大声吆喝:“提督大人到!”

市民们连忙给轿子让路,而温生才悄悄向轿子靠近,没等轿前的清兵缓过神来,温生才迅速掏出手枪,对着轿子就是一阵猛射,随后便扭头逃跑。清兵和巡警们一窝蜂地追了上去。

温生才没能逃脱,终被清兵抓获,当他得知轿内的提督已经丧命时,不由得心中暗喜,然而,此提督并非水师提督李准,而是陆师提督孚琦。温生才闻言十分懊恼,捶首顿足,但事已至此,只能留待黄兴等人来处理余下之事了。

孚琦被杀一案致使广州城满城皆惊。李准和张鸣岐变本加厉,开始了对革命党人的大肆搜捕。

如此紧张而危险的局势,加剧了统筹部内部的意见分歧。陈炯明、胡毅生、姚雨平等人主张延期起义,而总指挥赵声也因日本、安南等方面的部分枪械尚未运到而同意陈炯明等人的意见。在3月26日,也就是原定起义日的前两天,统筹部召开了紧急会议,总指挥赵声决定由他带领一部分从外埠来的选锋队员暂时撤回香港,同时给在港的宋教仁、胡汉民等人拍了一份电报:

省城疫发,儿女勿回家。

外埠的选锋队员们于是不再来广州。黄兴深知,延期就意味着无限期,此前所做的一切努力都将付诸东流,箭已在弦上,哪有不发的道理?

这次起义无论如何不能放弃。离开香港前,黄兴曾亲书绝笔信,向南洋的同盟党人表明心迹:

本日驶赴阵地,誓身先士卒,努力杀贼,书此以当绝笔。

如果就此罢手,他有何颜面面对那些倾囊相助的海外同胞?即使这次血染沙场,也要用这一腔热血唤醒国人!

26日的会议不欢而散。第二天一大早,得知消息的喻培伦、林文两个年轻人,气冲冲地敲开了小东营5号的大门。

林文是个清秀的福建小伙,此刻却激动得满脸绯红。他一进门来就冲着黄兴嚷嚷起来:“听说起义要延期,那怎么行?张鸣岐已经在调动军队了,我们再往后拖延,错过了时机,等他作好了准备,就要对我们下毒手了。我们应该马上动手,打他个措手不及才好。”

喻培伦是公认的炸弹专家,为了研制炸弹,他已经牺牲了三根手指。他的心里更是忿忿不平。他们没日没夜地赶制炸弹,就是为了早日推翻专制,实现共和。大家从美洲、日本、南洋大老远地赶来,都是抱着死战的决心的,现在突然又说不干了,大家会怎么想?

黄兴也很是无奈。他是宁死也要一战的,否则怎么对得起那些死去的战友和先烈?怎么对得起全国各地这么多舍生忘死、热情支持他们的青年和民众?怎么向那些节衣缩食,踊跃捐输,一贯支持他们的侨胞交代?

但是众人的意见,他也不得不考虑,况且现在人都走得差不多了,怕是收也收不拢了。虽然决定已经做出,可黄兴却又无法走出因为这个决定而陷入的困境。这生死攸关的危急没有任何人可以来分担。透骨的孤独仿佛黑暗中燃烧的烛光,随着缕缕青烟,幽幽地蔓延到无边无际的黑夜中去。

喻培伦却已打算把一腔热血洒在广州了。他说就算人都走光了,剩他一个人,也要血战到底。他手上有那么多炸弹呢,扔一个算一个,够本……

黄兴仍有些迟疑,但林文的话终于让他下定了决心。哪怕起事失败,哪怕会死很多人,也到底是打响了反抗的枪声。无论成败总可以向世人、向捐款的华侨们有个完满的交代,总比这样无声无息地撤退要壮烈许多。那样,自己就可以和许多死难的同志一样,可以心安理得地躺在烈士的中间。于是他说,人还没走光呢,还可以找回来一些,再迟就来不及了!我们还可以再去发动一些人,找几百个人没问题。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