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南北和谈(2)

黄花落,黄花开 作者:刘东黎


无论是革命派还是改良派,都希望以和平方式结束清朝统治。杨度随同唐绍仪到达上海的前一天,革命派的报纸《民立报》刊登题为《告唐绍仪》的社论,期待通过唐绍仪说服袁世凯,迫使皇帝退位,排除建立民国的障碍。上海商界共和团致书唐绍仪说:您奉朝廷之命来上海议和,成,则共享升平,不成,则兵连祸结,公之责任,可谓重矣!香港《华字日报》透露消息:袁世凯授意唐绍仪,除了“民主”二字,无论何项条件,都可以让步……

1911年12月18日下午,唐绍仪和伍廷芳来到谈判地点上海公共租界市政厅。从这一天到12月31日,双方在这里进行了5次谈判。正如唐绍仪那句玩笑所透露的,他们这里面对媒体的谈判,是可以“公开”的部分。有关政权更迭的实质性会谈,则在南阳路上一位著名的立宪派人士家中秘密举行。大家不分革命先后,也不分南方北方,频频举杯,互相敬酒,预祝和谈成功。仿佛干戈早已化为玉帛,南北已经亲善,融为一家子了。

在“公开”的场合,伍廷芳和唐绍仪都向中国和世界公开阐明了自己的政治理念。那是两位欧美留学生之间的精彩碰撞,与其说是谈判,不如说是在倾诉对中国政治的肺腑之言。

曾是李鸿章的高级幕僚、担任过中国驻美公使的伍廷芳说,“我原先也认为,中国应该实行君主立宪,共和立宪的时机还不成熟。但今天中国的情形和过去已经大不相同,今天中国人的程度,可以实行共和民主了!”人心如此,不仅留学生们这样看,连素称顽固的老先生也这样说。他们说,可以立宪,即可以共和,差别仅仅在选举大总统这一点上。今天各省的咨议局、北京的资政院,都已经民选,选举大总统何难之有?清廷专制二百多年,使中国败坏到今天的样子。即使一间银行的总经理败坏了信用,都必须辞职,何况一个国家?今天中国必须实行民主,由百姓公选大总统。

唐绍仪微笑着点头说:“共和民主,我们从北京来的人,没有反对的意向。百川归海,我们的目标是一致的,不过,为国为民着想,还是不动干戈为上策。”

1911年12月27日,唐绍仪致电袁世凯,提出“召开临时国会解决国体问题”,请袁世凯带奏朝廷:

……查民军宗旨,以改建共和为目的,若我不承认,即不允再举行会议。默察东南各省民情,主张共和,已成一往莫遏之势。近因新制飞艇二艘,又值孙文来沪,携带巨资,并偕同泰西水陆军官数十员,声势愈大,正议组织临时政府为巩固根本之计。且闻中国商借外款,皆为孙文说止各国,以致阻抑不成。此次和议一败,战端再启,度支竭蹶可虞,生民这涂炭愈甚,列强之分割必成,宗社之存亡莫卜……

这些话虚虚实实,充满着对清廷的虚声恫吓。但这也正是袁世凯所需要的。在接到电报的次日,清廷就妥协了,同意召开国民会议解决国体问题。和谈向着成功步步逼近。

当然涉及到一些具体问题,比如会谈期间,清政府不得提取已借定之洋款,亦不得再借洋款,以及国民会议代表的组成方式等等。很多问题双方都不愿妥协。

杨度在和谈的间隙,一个人随意在街上逛着,看到沿街的房子,楼上东一面西一面挂着各色五彩旗,还有各种标语贴在沿街店铺间,有拥护共和,还有反清复明,还有天下为公……什么口号都有。满街走的男人大都剪了头发,散乱在肩上。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