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最后的刺客(6)

黄花落,黄花开 作者:刘东黎


数天以后。北京城发生一件血案,良弼被刺身死,刺客是革命党人彭家珍。

袁世凯想良弼死,要借刀杀人,最好的刀莫过于革命党。此时汪精卫正巧从上海回到北京,袁氏父子乃向汪氏示意,表示良弼已成为逼迫清帝退位之最大障碍,请务必设法除之。汪氏领命后,于是去找当年的搭档黄复生。黄复生找到了彭家珍。

彭家珍是四川金堂县人,陆军武备学堂炮科的高材生。毕业以后,由四川总督锡良派到日本,调查军事情形,购买军械。事毕回川,就一直在新军充当下级军官。

宣统二年,锡良当东三省总督,彭家珍投奔旧主,被委为讲武堂学兵营队官。此时他已秘密参加了革命,但在东三省的发展不利,因而走了新任总督赵尔巽的门路,调充天津兵站司令部副官,与越铁桥、黄复生、陈宪民、李石曾,以及汪精卫他们,一共二十八个人密谋起义。当时革命党的经费相当困难,幸得彭家珍顶着天大的干系,盗用军饷作为购买弹药、交际应酬之用。后来,他又拿陆军部发到兵站的火车免费票及半价票,源源供给同志,不但减省车价,而且用军用票可以掩护身份,可谓煞费苦心。

武昌起义后,北方党人密谋响应,做过各种暗杀的计划,都不成功。最初是打算在十二月初资政院开会,亲贵们大多出席时,一网打尽。由于炸弹运输不易,中途延误,而资政院又草草收场,等炸弹取到,已无用处,失去了一个大好的机会。

第二个计划是分头行刺。为稳妥计,彭家珍专令学生刘升赶赴奉天,在那里以崇恭的名义致电良弼,伪称东三省旗人将推崇恭为首,即日派人赴京与良弼商议组织敢死队事宜,以挽救朝廷。如此安排后,计算电报到达的时间,由同志持用崇恭的名片,分谒亲贵,相机刺杀。预定的目标,第一个就是良弼。此外,还有荫昌、载泽、载洵、载涛、溥伟等等,都是御前会议中发言最有力量的人。

这个计划,未为同志接受,彭家珍慨然表示:“你们不干,我干!不达目的不止。”

像汪精卫这样大义凛然坐过牢写过绝命诗的,犹如自杀过一回,很难再来一次。但彭家珍不同,他才24岁,在汪精卫这位榜样面前,他只是一个心潮澎湃的少年。在他心里,只怕古代的荆轲、聂政,也丝毫不在话下。

彭家珍在北京想刺杀良弼,不是件很容易的事情。于是,他在北京寻摸数日,到处勘验路线。

几日后,正好汪精卫提供了一张奉天讲武堂监督崇恭的名片。崇恭与良弼关系密切,而彭家珍曾在奉天讲武堂任职,如此彭家珍便可找借口接近良弼。

彭家珍揣起这张名片,准备好了一颗药份十足的炸弹,会集在京同志,告知自己的刺杀计划。几个人喝着“断头酒”,生死离别之际,难免同声一哭。唯有彭家珍谈笑自若,把身上的金表等物,分送给一起吃饭的同志。

席间,有同志悲歌慷慨,高吟赵伯光送烈士吴樾的赠别诗:

临歧握手莫咨嗟,小别千年一刹那。再见却知何处是,茫茫血海怒翻花!

辛亥腊月初八,良弼到内廷赏赐喇嘛腊八恩粥,并议南北军事,至晚未归。而彭家珍已身着标统制服,佩刀携弹,乘马车来到良弼红罗厂宅邸,呈上崇恭名帖,在清廷军咨府的良弼办公室等候多时了。

当时良弼公事繁忙,就对门卫表示说,自己和崇恭本人虽同为留日士官生,关系不是很熟。白天衙门事多,他让这位“崇恭兄”晚上去自己家里见面。

得了准信儿后,彭家珍怀揣炸弹,一直在西门大红罗厂的良弼宅前恭候。

等到很晚,良弼方才乘马车返家。大门一开,院子里面射出的光亮,把一身笔挺戎装的良弼映得一清二楚。

彭家珍迅速闪出,口中亲热称呼良弼的字,“赉臣,我来了……”

良弼见来人完全陌生,悚然警惕。他说,“深夜至此,什么事这么急迫呢?”他倒退两步,想返回马车中。

彭家珍扔出炸弹。弹落地而爆,良弼左膝立断,唯筋、皮相连,左股亦重伤,惨不忍睹,哀号连连。而弹片飞溅之下,彭家珍亦躲避不及,被溅起之弹片击中头部,当场殒命。同时殒命者还有良弼的卫兵八人、马弁一人。

良弼在临死前对亲眷说:“不要伤悲。杀我的,是真正的英雄,是真懂我的知音。可惜我满朝那么多的王公大员,无人知我,知我者竟在革命党中……”

众人泪下。

良弼疼痛难忍,断断续续地说道:“请记下我的遗言,转告肃亲王和摄政王爷。我死不足惜,只是我大清宗社,从此将亡,令人伤悲。去年我奏请释放党人,请开国会,没人听我;今年秋天,辛亥风潮,请以禁军赴前敌,又不信我,终致失败;我见朝廷已不可为,开始组织宗社党,谁知刚有头绪,我又……诸君努力吧,我先去了……”

他看着身边的几个兄弟,最后微笑了一下。

别哭了,二百余年的赫赫皇朝,怎能没有一个殉葬之人呢……

良弼长叹一声,气尽而死。

四处都笼罩着一片绝望的情绪,漫天的风雪,纷纷扬扬地落下来。

善耆王府内,善耆喃喃地说,“气数尽了,就是气数尽了。洪秀全作乱那会儿,咱们就该完了,曾国藩帮咱们打回来了,靠老佛爷维持个大局。这手腕,谁也比不了她。老佛爷去了,我就明白,这大清,就该下台鞠躬,再多的心思,不过也是白费罢了……”

他一个人扶墙慢慢走着。“二百六十年,总共二百六十年的大清啊……我大清的最后一小片希望的火苗熄灭了……”

雪落在九重宫阙的金色屋顶上,像在为这垂死的王朝,唱出悲凉的挽歌。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