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一课 心与性:不俗即仙骨,多情乃佛心(5)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作者:诸草文


慧海再答:“老僧我上无片瓦,下无立锥之地,哪有地方可以聚众?”

道光追问道:“事实上您每天都在聚众论道,难道这不是说法度众?”

慧海摇头说道:“请你不要冤枉我,我连话都不会说,如何论道?我连一个人也没有看到,你怎么说我度众呢?”

道光皱眉道:“禅师,您这是诳语了。”

慧海笑道:“老僧连舌头都没有,如何诳语?”

道光不解道:“难道尘世间,情世间,您和我的存在,还有参禅说法的事实,都是假的吗?”

慧海回答:“都是真的!”

道光又问:“既是真的,您为什么还要否定呢?”

慧海说道:“假的,要否定;真的,也要否定!”

道光因此大彻大悟。

《般若心经》中有云:“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很显然,慧海禅师比道光禅师更有佛家的慧根,更知晓佛经的奥义。是以慧海禅师之为,皆为不为,已“不为”来修“为”,这便是大彻大悟的法门。

那怎样才能做到无心可用,无道可修呢?

首先,心灵世界需要处于一种宁和之境。不急不躁,不骄不奢,不生强求之心,不生萎靡之意,只有如此,心灵才会以最自然的状态来接近佛法禅理。

再而,心灵世界需要有淡泊之境。视大千如虚,以万象为幻,得亦可,不得亦可;舍亦可,不舍亦可。离红尘之纷扰,断俗世之繁杂,融身于草木之间,寄情于鸟兽之乐,只有如斯,心灵世界才会以最诚挚的状态来参悟佛理。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