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文

第三课 因与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1)

听佛学大师讲24堂人生智慧课 作者:诸草文


第三课  因与果:万法皆空,因果不空

佛家说大千世界,三丈红尘,诸人诸物有哪一个可以逃得过因果循环的业缘?无因果,则无天地,无尘世,无七情六欲,无是非善恶。总之,因果是红尘的根基,是尘世的起源,万法皆空,唯因果不空。本章旨在为世人剖析因与果的各种纠缠错结,使世人之心摆脱迷障,洞悉前因后果,明了己身在何方,知晓己心向何处。如此一来,世人才会对善因生出向往,对恶果心存畏惧,一心播下善种良因,求得心平静,身平安,修出一番人生禅道。

为人所重,乃因有用

众生本平等,高低贵贱之别,不过只因一时之需

在佛家的眼中,一花一草,一兽一鸟,光怪陆离之俗世,千姿百态之众生,都是处于同样的位置,无高低之分,去贵贱之别。而在红尘世界里则不然,落魄困窘之人在旁人眼中一文不名,随意嘲之耻之;腾达扶摇之人在旁人眼中奇货可居,必要捧之顺之。这便是俗世之态,这便是俗人之心。为红尘所困的世人无一不是在受到这俗世之态俗人之心的困扰,终其一生而不得脱。

人之一生犹如白驹过隙,匆匆忙忙数十载,既有得意之时,亦有失意之处。但莫要忘记,这短暂的人生终会在某一天走到终点,到头来诸事皆空,万相皆隐,之前的得意与失意,辉煌与窘迫也都不再有任何的意义。是以,得意之时莫要忘形,这只不过是旁人对你一时的赏识;失意之时莫要颓丧,这也不过是因为伯乐尚未出现而已。

世人皆盼可遇明主,一身本领可有用武之地。若是际遇使然,能为人所用,为人所重,切记不可放浪形骸,以一颗平和之心效犬马之劳,才是明哲保身的真谛。

从前有一户穷苦人家,这家的主人常常饥一顿饱一顿,房子漏雨都没有石料木材来修,只能用一个破木盆接着。家门口用来擦脚底污泥的也不像别人家那样是一块地毯,而只是一条麻袋。这条麻袋整天被主人用来蹭去脚下的污泥,觉得自己既卑贱又可怜,不知道哪天会破了然后被扔掉。


上一章目录下一章

Copyright © 读书网 www.dushu.com 2005-2020, All Rights Reserved.
鄂ICP备15019699号 鄂公网安备 42010302001612号